【方剂名】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黄三钱(9g) 川芎一钱半(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5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甘草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 , 烦躁易怒,或人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
【方解】本方证为瘀血内阻胸中 , 气机郁滞,瘀久化热所致 。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胸中为气之宗,血之聚,肝经循行之分野 。胸中瘀血阻滞,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故胸痛、头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瘀血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上逆,或呃逆日久不止;血瘀日久化热,则内热烦闷,人暮潮热;热扰心神,则心悸失眠;瘀血阻滞,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唇暗或两目黯黑;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均为血瘀之征 。治宜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凉血、清热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化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化瘀;牛膝长于祛瘀通脉,引瘀血下行,共为臣药 。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生地黄凉血清热除瘀热,与当归养血润燥,使祛瘀不伤正;枳壳疏畅胸中气滞;桔梗宣肺利气,与枳壳配伍,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血行;柴胡疏肝理气,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方为活血祛瘀药、行气药、养血药合用,活血而又行气 , 祛瘀而又生新,可作为通治一切血瘀气滞的基础方 。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胸中血瘀证的代表方 , 以胸痛,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脑震荡后遗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
3.使用注意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 , 故孕妇慎用 。
【附】
1.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赤芍川芎各一钱(各3g) 桃仁研泥 红花各三钱(各9g) 老葱切碎3根(3g) 鲜姜切片 , 三钱(9g) 红枣去核,七个(5枚) 麝香绢包,五厘(0.15g)黄酒半斤(250g)前七味煎一盅,去滓 , 将麝香人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功效: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证 。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而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 , 潮热,舌暗,或有瘀斑、瘀点 。
2.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灵脂炒,二钱(6g) 当归三钱(9g)川芎三钱(9g)桃仁研泥.三钱(9g) 丹皮 赤芍 乌药各二钱(6g) 延胡索一钱(3g) 甘草三钱(6g) 香附一钱半(4.5g) 红花三钱(9g) 枳壳一钱半(4.5g) 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阻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 , 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
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小茴香炒,七粒(1.5g)干姜炒 , 二分(3g)延胡索一钱(3g) 没药一钱(3g) 川芎一钱(3g) 官桂一钱(3g) 当归三钱(9g) 蒲黄三钱(9g)
赤芍二钱(6g)五灵脂炒,二钱(6g)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 , 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 , 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等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