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

【方剂名】五苓散 , 出自《伤寒论》
【组成】猪苓去皮,十八铢( 9g) 泽泻一两六铢(15g) 白术十八铢(9g) 茯苓十八铢(9g)桂枝去皮,半两(6g)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6g,每日3次,服后多钦开水,汗出愈 。或作汤剂,水煎服 。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
【主治】
1.外感风寒,水湿内停证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 , 甚或水入即吐,苔白 , 脉浮 。
2.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
3.痰饮内停证脐下动悸 , 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
【方解】本方证为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所致 。本方原治太阳表邪未解 , 内传太阳之腑 , 以致膀胱气化不利 , 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 。外有太阳表邪未解,故发热头痛,苔白脉?。恍叭饶诖螂?nbsp;, 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因水蓄不行,津液不布,而烦渴饮水;由于水蓄于内,不得输布,故水人即吐,即为“水逆证” 。水湿内停 , 泛溢肌肤,则为水肿;水走肠间,而为泄泻;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水饮内停,亦可成为痰饮证 , 痰饮内停于下,故脐下动悸;痰饮上逆 , 则吐涎沫;气化不利,阻碍清阳 , 故头眩;痰饮凌肺,则短气而咳 。以上所治虽临床表现不一,但病机都是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主证为小便不利 。治宜利水渗湿 , 通阳化气,兼解表邪 。方中重用泽泻,利水渗湿,为君药 。茯苓、猪苓甘淡利水,健脾渗湿,共为臣药 。白术健脾祛湿;桂枝助阳化气,解表散寒,共为佐药 。五药合用,使水行气化,表解脾?。钏粢猿?。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化气利水的代表方,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肾炎、心脏病、肝硬化引起的水肿 , 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 。
【附】胃苓汤(《丹溪心法》) 五苓散平胃散各3g 用生姜、大枣煎汤,空腹送服 。功效:祛湿和胃 , 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以及水肿、腹胀、小便不利者 。胃苓汤即五苓散与平胃散合方,因综合了两方的功效,故能祛湿和胃,行气利水,适用于水湿内盛之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 。
【五苓散】【方歌】五苓散用猪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应,利水渗湿又化气,利便解表治水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