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温经汤 , 出自汉·《金匮要略》 。
【组成】吴茱萸、麦门冬各三两(各9克),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去心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各二两(各6克) 。
【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 。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
【主治】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症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 , 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 。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经、绝经期疾患、乳腺增生、月经失调、不孕等病症 。
1.痛经:温经汤治疗痛经患者60例,疗程10~15日 。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治愈42例(70%),显效9例(15%) , 有效4例(6%),无效5例(8%) 。(《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14期)
2.绝经期疾患:本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80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 LH)及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15例,占18.75%,显效37例,占46.25%,有效26例占32.50%,无效2例占2.50%.总有效率为97.50% 。且对患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具有调节作用,无不良反应 。(《海南医学》2012年第8期)
3.乳腺增生:本方治疗乳腺增生症患者45例,疗程1个月经周期 。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治疗时间最短为10日,最长为5个疗程 。45例中,临床治愈32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91.1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第4期)
4.月经失调:温经汤加减配合常规治疗治疗月经不调患者46例,与雌激素、孕激素周期疗法及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法治疗46例随机对照,疗程3个月经周期 。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78.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第7期)
5.不孕:本方加减治疗宫寒血瘀型不孕症患者90例,月经期开始服用,连用7~12剂为1个疗程 。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有效81例,占总数的90% 。其中 , 怀孕病例为22例,占总数的24.44%;无效病例为9例,占总数的10% 。(《巾医药信息》2005年第3期)
【方解】温经汤方中吴茱萸辛温散寒止痛;桂枝温经散寒,通行血脉;当归、川芎、芍药活血祛瘀,养血调经;牡丹皮活血祛瘀 , 退虚热;阿胶养肝血 , 滋肾阴,具养血止血润燥之功;麦门冬养阴清热;人参、甘草益气补中;半夏、生姜温中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
本方临床应用广泛,还可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不育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甲亢、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前列腺炎等病症 。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温经汤作用于下丘脑,促进促性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尤其是促进黄体生成素的分泌 , 具有调节性激素平衡作用,同时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本方作用是多靶点的,同时具有镇痛、抑菌等作用 。
【温经汤】【方歌】温经归芍桂萸芎 , 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