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流行国学热,孩子们普及国学知识,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 )


当前流行国学热,孩子们普及国学知识,应该注意些什么?

文章插图
这样的国学歌舞表演,我观摩过很多次 。2014年年末,我在青海某县观摩国家级课题成果展示(内容大概是“国学进课堂的实践研究”) 。一天下来,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大概看了七八场这样的国学歌舞表演 。课题组请来的专家中有一位是台湾师范大学的讲师,他在点评环节中说道:“我感受到孩子们对学习国学的努力,但是这些歌舞表演中孩子们演唱和朗诵国学经典的语气、语调和整体情感让我感觉,他们或许对自己演唱或朗诵的东西并不理解 。我最大的疑问是:卸妆之后,还剩下什么?”
课题组的其它专家都在从各个方面表扬观摩活动,唯有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讲师提出质疑 。但是,没有人回应 。去洗手间的时候,正好碰见台湾讲师 。
“老师好!你们台湾地区流行这样国学歌舞表演吗?”
当前流行国学热,孩子们普及国学知识,应该注意些什么?

文章插图
“基本没有,很少很少 。这样的热热闹闹的,既不庄重,又不像是娱乐的歌舞表演很难让国学经典进入孩子的心中 。这样的国学教育……”台湾讲师说道这里,戛然而止 。我懂他的意思:这样的国学教育是无效的 。他可能是出于对我们的尊重,没有把最难听的真话完全说出来 。
我所在的城市,几乎每所学校都会有一年一度的经典诵读比赛 。坐在评委席上的一般只有一位语文老师,其余都是其它学科的和领导 。每年拿一等奖和二等奖的都是歌舞表演热闹,花样多的节目 。那些真正用心朗诵,用心歌词,但是缺花样和热闹的班级往往是三等奖 。每每如此,我都在内心质疑:那些拿一等奖的班级,除了热闹,还剩下什么?
真正的国学教育,一定是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国学经典的大智慧和大优美 。
国学教育首先是教育,它不是表演,不是活动,不是展示,不是热闹,不是喧嚣 。国学教育当然可以歌之、舞之,但歌舞等形式是深化国学教育的手段,而不是国学教育本身 。我非常能理解台湾师范大学讲师的质疑 。因为在那些歌舞表演中,国学经典并没有沉淀到表演者的心中,他们仅仅是在表演 。卸妆之后,真地很可能是一无所有 。
当前流行国学热,孩子们普及国学知识,应该注意些什么?

文章插图
二、整本背诵国学经典是不科学的国学普及方法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 。该章程类似于今天的课程标准 。该章程明确指出,不可让蒙童在不理解经文的前提下整本背诵四书五经,而应由教员择其蒙童易学易懂的内容,将其讲解清楚,而后让蒙童背诵 。制定《钦定学堂章程》的是以管学大臣张百熙为首的学者,这些学者多数都是国学根底深厚的知识分子,张百熙本人是同治进士 。说他们是国学真专家,应该不为过吧!
这些国学真专家100多年前就以类似今天“课程标准”的方式要求全国教师,不能让孩子整本背诵四书五经,不能让孩子在不理解经文的前提下背诵,要求教师择其浅易者讲解清楚后,方让孩子背诵 。
当前流行国学热,孩子们普及国学知识,应该注意些什么?

文章插图
可是,据我了解当下很多学校的国学教育就是让学生天天背诵《论语》《弟子规》《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 。
由于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一学期下来,一本《论语》基本上能背诵下来 。孩子每天晚上都要背《论语》和《弟子规》给我听,这是老师要求的 。但是,我知道,孩子几乎没有几句是能理解的 。因为每每教初一的时候,都有不少学生骄傲地宣称自己能背诵整部《论语》和《弟子规》,但是学习《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的时候,这些宣称背过整部论语的学生多数连2章的基本内涵都说不清楚 。到了初三的时候,这些曾经宣称背过整部《论语》的学生会背诵的《论语》也只有初一学过的《论语》十二章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