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让孩童背诵压根不理解的,连成人都理解困难的经文等国学经典,这是对学情的不尊重,因而是不科学的 。不尊重学情的教育是无效的,在今天已经是教育常识了 。这一点100多年前的清末,以张百熙进士为首的国学真专家们都非常清楚,可是当下那么多学校却连这点基本教育常识都不明白 。
正如上文所言,真正的国学教育,一定是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国学经典的大智慧和大优美 。这对语文教学和国学教育是个严峻的挑战 。毕竟,国学无论是在语言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我们孩子学习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 。我甚至可以说,目前在小学普及最广的的国学教材《论语》、《弟子规》等,对于非中文系毕业的普通成人而言,学习起来都有困难 。因此,这么多年来,国学一直在热 。但是,我希望在热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思考思考,如何让孩子们从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国学经典的大智慧和大优美 。这是国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界必须进行的研究和探索 。否则国学热就有可能停留在很浅层次的表面,就有可能出现“卸妆之后,还剩下什么”的尴尬 。
三、并不是所有的国学都适合在中小学普及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应该也是常识 。以当下普及最广的国学教材《弟子规》为例 。个人以为《弟子规》中有不少内容虽然谈不上是“糟粕”,但和培养现代公民的现代教育是格格不入的,是对儿童天性的压抑,甚至是扼杀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 。

文章插图
《弟子规》全力打造“尊长”的权威地位,而见不到“长幼”之间的人格平等——这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弟子规》要求孩子“话说多,不如少” 。这是人为压抑孩子的天性 。在礼仪方面来说,强调多听大人说话,尽量少插嘴,这或许有一定的道理 。但作为一种人生训条来规范儿童,则是压抑了孩子活泼的天性,把儿童驯化为 “听话”“顺从”的“乖乖仔” 。《弟子规》的最后一句:“圣与贤,可驯致”,教育成了“驯化”——这无疑也是对孩童天性的压抑,跟长幼人格平等的现代观念完全背道而驰 。作为儒家源头的《论语》,其中孔子的不少思想,还是很清新活泼的 。孔子期待“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鼓励门人弟子“当仁不让于师” ;他不满意颜回唯唯诺诺不提不同意见,叹息“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悦” ;在教学上,他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如果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些极可宝贵的思想,在《弟子规》里统统消失了,非但没有了,《弟子规》反而用一顶“紧箍咒”把孩子的思想“套牢”——“对尊长,勿见(现)能” 。无疑这是对创新精神的禁锢 。
有人说封建教育的恶果,可以归结为四句话:“人格驯化,头脑僵化,脊梁骨缺钙,膝盖骨发达” 。《弟子规》中某些内容的负面作用几乎就是牵着儿童走上这条路 。《弟子规》或许可以培养出“老实听话”、有一定道德水平的“谦谦君子”,同时却在扼杀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
个人以为,类似《弟子规》的国学教材还有不少 。国学教育一定要将其中和现代教育观念格格不入的内容剔除,国学教育要培养孩子温柔敦厚的传统美德,但不能压抑孩童天性,扼杀创新精神 。
国学热已经热了很多年,但真正的国学教育,却任重道远!
【当前流行国学热,孩子们普及国学知识,应该注意些什么?】

文章插图
- 今年夏天最流行的服装搭配是什么样的?
- 英译中 汗译英要诀
- 最近网上流行的227是什么意思?
- 你怎么看现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中提倡国学教育的现象?
- 你怎样理解流行音乐?
- 2022年流行什么发型
- 为什么白色T恤,一直那么流行?
- 最流行的减肥方法 高温瑜伽
- 营养师点评:网络流行的六种DIY减肥茶配方
- 腮腺炎怎么传染给别人 流行腮腺炎传染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