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泽泻为传统常用中药材,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和较长的栽培历史 。具有利尿,清湿热的功能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Juzep.的块茎 。历史上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黄河流域 。近代家种泽泻主要为四川、福建、江西等省 。
【生长环境】泽泻野生于沼泽、河沟等潮湿地区;栽培地多在海拔800m以下的肥沃而稍带黏性的土壤 。具有喜光、喜湿、喜肥的特性 。要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湿润的生长条件 。育苗移栽后约120天就可收获 。
【种植技术】
1、土壤及前作物:泽泻宜栽于潮田及冬水田里,土质以黄泥田、白墡泥田等黏壤土为宜 。水源要充足,必须具备能适时灌溉、排水的条件 。前作物必须为早稻,早稻收后,将泽泻苗移栽于田中 。
2、育苗与施肥:
(1)苗床的选择与整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水便利 , 肥力适中的秧田或菜园为苗床 。整地宜精细,应做到耙得烂、耙得净、耙得平 。一般须3犁3耙,耙成极细的糊状泥土 , 施下腐熟的堆肥2000千克或人粪尿500千克为基肥,然后用木板把土壤刮平,再分成若干小畦,宽100~120厘米,并挖好浅沟 , 以便排水及灌水 。
(2)适时播种:夏至前3~10天或大暑前3~4天播种 。如果播种过早,在生长后期气温高,则易抽薹开花,使根部养分消耗,降低品质;如果播种过迟,则生长后期气温过低,会使球茎受冻,亦会影响品质及产量 。播种前先将种子装在布袋里放于水田中浸1昼夜,取出在日光下晒种子,拌以草木灰和油饼粉,然后在晴天均匀撒在畦上,并用竹扫帚轻轻拍压,使种子与畦面泥土密切结合,避免骤雨和流水把种子冲走,以致苗疏密不匀 。
(3)苗床管理:播种2~3天 , 即须灌浅水(如播种后即下雨,可不灌水),次日排水,2日后又须灌水 。以后每天清晨排水晒田 , 晚间灌水 。如白天日光强烈,要等晚上土壤温度降低时才进行灌水工作 。否则由于温度骤然降低,会影响幼苗的发育 。如遇大雨,不论日间或黑夜,必须马上灌深水,以免幼苗被雨打坏 。灌水时,头几次宜浅,以后随幼苗长度增加其深度 , 但以不淹过苗尖为原则,到苗高5~7厘米时,苗床中经常保持4厘米深的浅水 。久雨后必须排水晾苗,排水时必须排?。悦庑钏谷? ,烧死幼苗 。
(4)匀苗:苗高3~4厘米时,即开始匀苗,扯去柔弱细小的秧苗,株行距2~3厘米,对过稀过密的行子实行匀苗或补苗 , 等到补植返青时即施追肥 。第1次追肥,667平方米田用猪粪水1200千克 , 浓度宜淡,施后仍灌水,勿使田土发生裂缝损伤幼根,以后在移栽前半月,看幼苗生长好坏,酌量增施追肥 。
3、移栽:选择排灌水便利 , 土壤肥沃的早稻田进行移栽 。立秋后,处暑前开始收获早稻的第3天,即放干田水(如无水源灌溉,可不放水);收获早稻后,留矮谷桩,立即趁田水尚热时犁田,耕16~20厘米深 , 把谷桩踩人泥土中 , 耙1~2次,使泥土细碎,松软、平坦,然后移植 。为了使株行距垂直 , 可采用拉绳法种植,行株距各34厘米,选择日光不太强烈的天气,在苗床上扯起幼苗 , 束成一小束,放在流水中冲洗,使藏在叶片及叶柄上的蚜虫顺流水冲去 , 同时去掉脚叶及黄萎的叶片,然后移栽 。插时用大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苗插入土中,一般插1.2~2厘米 。每667平方米插5000~6000株 , 每穴栽l株 。为了补苗便利,可每隔5行,相隔一穴多插1株,经20天后,如无缺株,则把多余的苗拔掉,以免两株挤在一起,致使球茎变小 。栽植后3~4天如遇土壤干燥 , 应在傍晚灌水,翌晨排去,以后每隔3~5天灌水1次 。补苗后7~8天时灌水入田,用脚在行子的两旁轻踏 , 使土壤形成凹陷,以便含蓄水分 , 使土壤松软 , 便于以后中耕除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