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姜黄为较常用中药 。《唐·;本草》即已收录 。具有破血行气 , 通经止痛的功能 。为姜科植物Curcumar 1onga L.的块根 。主产于四川犍为、乐山、井研、新津以及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多为栽培 。
【生长环境】多栽培于向阳、土壤肥厚质松的田园中 , 具有耐旱、耐涝的特性 。偶有半野生者 。
【种植技术】
深黄棕色至红黄色,角质,具蜡样光泽,有点状维管束 。香气特异,味辛微苦 。此外,温郁金的块片为“片姜黄” 。
气候土壤:宜温暖湿润的气候 。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 。
整地:一般不须深耕,在种前将土地翻耙2~3次,整平作畦 。施足基肥 。
种植:用根茎繁殖 。栽种期在四川、陕西等地,多于夏至前后 , 浙江地区在清明前后 。按行距33~40厘米,株距25~33厘米开穴,每穴放入姜种3~5个,覆盖细土2~3厘米 。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施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栽后约20天左右即可出苗 。
【栽培管理】
苗高10~13厘米时用稀人粪追肥一次;第2次追肥在处暑前后;第三次在白露前3~4天,宜用饼肥及草木灰;每次追肥前,必先锄草、松土 。当干旱少雨时,须于早上或夜晚浇水 , 使苗叶生长正常,并适时喷施药材根大灵,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 。
病虫防治:
姜黄主要发生根腐?。喾⑸?~7月或12月至翌年1月 。发病初期侧根呈水渍状 , 后黑褐腐烂,并向上蔓延导致地上部分茎叶发黄 , 最后全株萎死 。
防治方法:
①雨季注意加强田间排水,保持地下无积水;
②将病株挖起烧毁,病穴撒上生石灰粉消毒;
③植株在11~12月自然枯萎时及时采挖 , 防止块根腐烂造成损失;
④发病期灌浇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在幼苗期主要有地老虎、蛴螬等害虫于咬食植物须根,使块根不能形成 , 降低产量 。
防治方法:
①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拌细土15千克,撒于植株周围,结合中耕,使毒土混入土内;或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与炒香的菜粒饼5千克做成毒饵,撒在田间诱杀;
【姜黄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②清晨人工捕捉幼虫 。
【收获与加工】姜黄: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捞起,润透后切片,晾干 。片姜黄:拣去杂质及残留须根,刷洗泥屑 , 晾干 。
【药材形状】株高1~1.5米,根茎很发达,成丛,分枝很多,椭圆形或圆柱状,橙黄色,极香;根粗壮 , 末端膨大呈块根 。叶每株5-7片,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30~45 (90) 厘米,宽15~18厘米,顶端短渐尖 , 基部渐狭,绿色,两面均无毛;叶柄长20~45厘米 。花葶由叶鞘内抽出,总花梗长12~20厘米;穗状花序圆柱状,长12~18厘米,直径4~9厘米;苞片卵形或长圆形,长3~5厘米 , 淡绿色 , 顶端钝,上部无花的较狭,顶端尖,开展,白色 , 边缘染淡红晕;花萼长8~12毫米 , 白色,具不等的钝3齿 , 被微柔毛;花冠淡黄色 , 管长达3厘米 , 上部膨大 , 裂片三角形 , 长1~1.5厘米,后方的1片稍较大 , 具细尖头;侧生退化雄蕊比唇瓣短,与花丝及唇瓣的基部相连成管状;唇瓣倒卵形 , 长1.2~2厘米,淡黄色,中部深黄 , 花药无毛 , 药室基部具2角状的距;子房被微毛 。花期:8月 。
- 青皮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金银花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槐角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巴豆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柏子仁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丝瓜络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川楝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陈皮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化橘红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