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化橘红为常用中药材 。《神农本草经》仅载有橘柚 。《本草经集注》始认为是两种 。直到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始载有化州橘红 。本品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的功能 。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grandi.s ‘Tomentosa’或柚Citrusgrandis(L.)Osbeck的未成熟或近成熟果皮 。前者主产广东、广西;后者主产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区 。多为栽培 。
【生长环境】多栽培于丘陵或低山地带及园边、宅旁 。
【种植技术】
1、选地:化橘红的培植大体与柑橘的培植方法相同 。它适生于肥沃的泥质土壤,最好种植在住宅的周围 , 经常能沾到烟火的地方 。过松而不容易保持水分的沙壤土,或水分过多的地方,均不宜栽种 。
2、繁殖方法:通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
(1)种子繁殖:采用成熟的种子,经过育苗或直接点播均能生长 。但是采用种子繁殖的往往容易变质,例如用正毛化种子繁殖的,往往变成副毛化品种,副毛化的种子往往变成毛柑(即光黄、光青的品种) 。
(2)压枝繁殖:每年立春前后,农历2~3月间化橘红开花之后,在生长健壮的树上 , 选择1~2年生长的枝条,从适宜的地方剥去3~4厘米的表皮,以塘泥和稻草堆扎成泥包,经常淋水,不使过分干燥,枝条自然生根 。经过4~5个月后,其根已突出泥包外面,便可将这根枝条从树上锯下来移植 。采用这种方法繁殖的幼树不易变种 。
(3)移栽:移植一般在3~4月进行 。移栽前在选好的地上挖穴,株行距各340厘米,穴深约70厘米,宽67~100厘米,每株施以干塘泥或腐熟的堆肥作基肥 , 然后用高压生根的树枝或以种子育苗的幼树每穴栽种一株,覆土踏实 , 浇水定根 。压枝繁殖的种苗3年能成林,6年便能结果 。
【栽培管理】
1、施肥中耕:产区一般无施肥习惯,只是施些粪水或培些肥土 。如能加强中耕、施肥和管理,对提高产量和缩短结果时间 , 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
2、病虫害防治:危害化橘红树最严重的虫害为飞蛾虫 。它在树上产卵,经孵化后变成咀虫 , 蛀树身,轻则影响生长结果,重则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其虫孔一般由下而上弯弯曲曲 , 如虫孔不深,可用铁丝将幼虫捅死 , 过深的可用刀斧将树身劈去一部分,或先掏净所有蛀洞中的虫屎 , 依蛀孔大小用药棉醮40%乐果乳剂或90%敌百虫液塞入虫洞内,用泥封死所有洞口闷杀,效果颇佳 。
【收获与加工】农历6~7月采收 。正品有凤尾、金钱橘两种,开头如柚,鲜时色青 , 表皮密生细茸毛 , 毛细密光滑,皮质结实、纹细、有微香味的加工后为正毛化 。茸毛稀皮质松加工为副毛化 。本品形态虽与柚子相同,但肉少味酸苦不能食 。金钱、凤尾橘红 , 都有正毛和副毛两种 。此外还有一种亦如柚状,但表皮无茸毛 , 肉多味酸,皮纹质粗,仅可做成光青与光黄 。一般用火焙干者其色青,晒干的其色黄 。
具体加工方法:将摘取未成熟果实,置沸水中烫过 , 捞取后晾干,用刀将果皮表面纵剖成七角星形 , 将皮剥下 , 修去大部分絮状果皮,烤或晒至七八成干后,对折 , 用木板压平 , 扎成小扎,晒干,称“绿七爪”或“黄七爪” 。切成六角星形,则称为“墩子化” 。墩子化一般在加工时留下白色内果皮较多,通常将角对压,整个成梅花形 。老大者多切成五角星形,称“大五爪” 。有将外果皮切成两端尖的椭圆形片状,称“尖化” 。拾取自行坠落的幼果 , 小的直接晒干,较大的,纵剖两瓣或四瓣,晒干后,称“橘红个” 。
- 佛手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吴茱萸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女贞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连翘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苦杏仁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木瓜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五味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八角茴香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紫苏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阿魏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