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穿心莲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概述】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 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 , 多年生草本 。穿心莲以全草人药 , 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的功效 。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泄泻痢疾、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等 。主产于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地 。目前长江以北一些省区也大面积试种成功 。
【形态特征】株高50~80厘米 , 茎直立,四棱形,多分枝 , 节稍膨大 。单叶对生,卵状椭圆形,全缘 。顶生或腋生聚伞花序,花白色 。蒴果长椭圆形 , 种子多数 。花期10~11月,果期11~12月 。
【生长环境】喜温暖、湿润、向阳的气候环境 。种子发芽温度在15℃以上 。35℃以下 。生长适温为25~30℃,气温下降至15~200℃时 , 生长缓慢,并且开花不结实或不能开花;当降至7~8℃时,生长停止,叶片变紫红色;遇霜冻或低温期较长时,植株全部枯死 。在广西南部,栽在果树下的植株 , 如越冬遇轻霜且时间短的年份,仅枝条枯萎,第二年春可重新抽芽 。穿心莲喜湿怕干,但不宜过湿,否则会影响根系发育,造成幼苗倒伏 。穿心莲为喜光、喜肥植物,在荫蔽条件下生长 , 植株高而纤弱,开花结果也迟 。肥料充足,枝叶生长茂盛,特别在生长早期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产量 。土壤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和中性砂质壤土为好 。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宜选择在肥沃、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土地上种植 。但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也可间种幼龄的木本药材或果树林下 , 于土地翻耕后起120厘米宽的高畦 , 种植前施腐熟的厩肥、堆肥作基肥 。
2.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9~11月,当幼苗期生长缓慢 , 杂草孳生,直播管理费工多,故很少采用 。
采种和种子处理:9~11月,当果壳部分变紫红色时即可分批采收 。过早采收种子未成熟 , 发芽低,过迟则果实自动开裂,种子
散落 。采收的果实 。晒干脱粒贮藏备用 。完全成熟且饱满的种子,贮藏3~4年后发芽率为5o%左右 。穿心莲种皮较硬 , 且表面有蜡质层.为了促进种子整齐地发芽,可在播种前用40~45℃温水浸种24小时 , 或用细沙拌种擦伤种皮法处理 。
播种育苗: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起畦播种 , 由于种子细小,要求畦面土壤细碎疏松 。播种期以春播为主 。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 。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和汀浙一带,作为留种用的,可提早于3月至4月上旬采用温室育苗;作为商品用的,于5月上旬前播完,否则生育期短,产量低 。播种前于畦面撒施腐熟的农家肥,将土肥混合后平整畦面,然后将种子拌细土或草木灰均匀撒播 , 覆土1~1.5厘米,播后盖草、浇水 。种子出苗的快慢和整齐度,主要决定于当时温度和土壤温度 。经摩擦的种子,在平均地温20qC时,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的条件下 , 播后10天出苗,15天齐苗;在平均地温25~30C时播种,7天出苗 , 10天齐苗 。因此播种后必须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度,以利发芽 。幼苗出土后,选早、晚逐步揭去盖草 , 以免幼苗被压倒和被灼伤 。苗期除经常除草和灌溉外 , 待幼苗具2对真叶时,施尿素500~600倍液或稀人粪尿催苗,育苗一个半月至两个月,苗高10厘米时即可定苗 。
定植:株行距依栽培目的而定,作商品用的行距为24~30厘米 。定植时最好选阴天或小雨天,如在晴天 , 宜在傍晚时进行,幼苗适当带土 , 种植时注意根系舒展 , 种后浇水以保证成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