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言几又与“书店之死”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过蝈
来源/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失落的书店
书店不赚钱似乎是必然的 。 这好像不需要去论证 。
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乔治·奥威尔就曾写过一篇有关书店的散文 。 他写到:“像伦敦这样的城市里 , 总是有很多不正常的疯子在街上游荡 , 他们往往会被书店吸引 , 因为书店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不用花钱就能逛很长时间的地方 。 ”
奥威尔是著名的英国小说家 , 他的著作《1984》被认为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 就在上世纪30年代 , 奥威尔曾经在一家旧书店里作兼职店员 , 为了赚钱 , 这家书店不得不开展各种副业 , 比如图书外借、或者卖二手打字机、卖邮票、圣诞贺卡甚至星座运势图 。 当年的书店就不赚钱 , 在知识大泛滥的互联网时代那就更是了 。
疫情的暴发又让本不赚钱的书店更加雪上加霜 。 大名鼎鼎的巴黎莎士比亚书店也正面临艰难时期 。 创始人的女儿西尔维娅·惠特曼(Sylvia Whitman)告诉《卫报》:“我们没有关门 , 但我们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 自今年3月以来 , 我们的销售额已经下跌了80% 。 幸运的是 , 我们还利用了政府的支持 , 尤其是休假计划 。 但这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费用 , 我们已经推迟了很多房租 。 ”
莎士比亚书店应该是全球最著名的书店之一 。 上世纪20年代海明威以采访人员身份旅居巴黎 , 曾是这家书店的座上宾 。 他在《流动的盛宴》里多次提到过 , 它也成为了巴黎的“文化名片” 。
莎士比亚书店不仅供应新书和二手书 , 并且还是一个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图书馆 。 此外 , 它还接待有抱负的作家和艺术家 , 作为交换 , 他们可以在书店里帮忙 。 自书店开张以来 , 已经有超过3万名顾客曾在店内过夜 。
莎士比亚书店的座右铭是:“别对陌生人冷淡 , 他们也许是乔装的天使 。 ”这句话写在了书店阅览室的入口处 。
同样的 , 这句话就像灯塔 , 充满了书店该有的精神气质 。

文章图片
图2/4
尴尬的网红书店
国内书店的日子当然更不好过 , 比如曾在2017年获得B轮1.2亿元融资的言几又 , 目前在全国共有58家门店 , 但因为扩张太快、疫情影响等问题 , 近期被曝拖欠员工薪资、多家门店关店或暂停营业 。
“言几又”前身是2006年成立于成都的“今日阅读”书店 , 2014年“言几又”品牌成立 。 当时定位为“文化生活体验空间” , 曾吸引一众资本 。 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杭州、南京、成都、重庆等1.5线城市 。 主要包括3000~5000平米的「言几又」大型店和500~1000平米的「言几又·今日阅读」小型店两种 。
其实哪怕500~1000平米对一家书店而言已经很大了 。 为了符合品牌定位 , 言几又从选址、装修、运营、人力都耗费了巨大成本 。 即便商场针对大品牌会有1~3年的免租期 , 但装修、采购还是要自己承担的 。
言几又怎么赚钱呢?很多网红书店 , 都陷入了言几又这样的尴尬命运 。 面积大 , 装修贵、人工多 , 你说可以靠卖咖啡简餐卖文创周边赚钱 。 但咖啡、文创它们也有各自的竞争 , 客户为什么要在书店买单呢?
网红书店们学的是中国台湾诚品书店 , 日本茑屋书店 , 以“书+零售”的模式 , 以书的品牌为核心 , 同时售卖相关主题的画作、艺术品、文创品等 。 这个模式在日本、中国台湾比较成功 , 因为他们整体的文创业、策展业普遍更加发达 。 并且 , 图书并不是它们的主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