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种力量 音乐的力量图片( 二 )


除此之外,这些歌曲还肩负着反对迷信、崇尚科学民主的责任和重担,呼吁人们通过音乐解放人性,抒发个人情感,让音乐成为情感的载体 。
学堂乐歌的教授和传播,开创了中国“新音乐”创作的先河;同时,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的音乐教育,西方的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才有机会广泛而系统地在中国传播 。


民国中后期:音乐审美教育提上日程


五四运动之后,中西文化进一步交融,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加旺盛 。此时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音乐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可以欣赏和享受音乐所带来的丰盛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
这一时期的音乐教材,比起学堂乐歌时期丰富了很多 。
首先,有了大量我国音乐家创作的曲子,不再单纯依赖外来的音乐旋律 。
其次,在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唱歌,而是逐步涉及到西方乐理和音乐鉴赏,越来越关注教材的科学艺术性 。

音乐是一种力量 音乐的力量图片

文章插图
▲民国音乐教材中的乐器图
比如下面这本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整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普通乐理、音乐欣赏、基本练习曲、歌曲 。
整本教材共选取了69首歌,其中63首选自中国作曲家黄自、刘学庵等创作的歌曲,其余的6首由国外曲调填词而来 。

音乐是一种力量 音乐的力量图片

文章插图

这些歌曲从体裁和内容上都非常丰富,从家国情怀到社会现实,再到学生自身的生活、自然风景的歌颂、甚至是儿歌,都能覆盖到 。这样多样化、全面化的取材原则为之后的教材编写做了很好的示范 。

音乐是一种力量 音乐的力量图片

文章插图

作为一本初中教材,编者还非常贴心地注意到了学生的变声问题,全部曲目的音域范围都严格控制在小字组(中音区)降b至e之间,避免音域过高或过低对嗓音的破坏 。
更难得的是,在白话文还没有普及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采用了大篇幅的白话文字说明,这在当时并不是容易做到的 。

音乐是一种力量 音乐的力量图片

文章插图

当然,随着后来战争的爆发,音乐教学也明显受到时局的影响:抗战音乐一度成为当时音乐学习的主题 。柯政和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初中模范唱歌教科书》中,就收录了一部分抗战音乐 。

音乐是一种力量 音乐的力量图片

文章插图

这本音乐教材同样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鉴赏能力,内容分为读谱、演唱、欣赏三部分 。
除了上面提到的抗战音乐,还包含一些本土经典歌曲和西方古典音乐 。这些内容极大开阔了当时学生们的“耳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找到了心灵的支撑 。

音乐是一种力量 音乐的力量图片

文章插图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教学与德育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之初,音乐教学一扫战争带来的阴霾,带有抗争、革命色彩的歌曲大量减少,音乐教材内容呈现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曲风 。
比如下面这本建国初期的音乐教材,从《我们和太阳一起歌唱》《小白鸽》等歌曲的名字,就可以感受到那种青少年轻松、愉快的力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