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生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
其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做了详细要求,除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之外,还要培养他们活泼、愉快、热情、勇敢、遵守公德、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
这意味着,这个阶段的音乐教学理念,除了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陶冶性情外,还肩负着思想道德教育的职责 。
还是上面提到的这本教材,我们可以从目录里看到不少带有德育性质的歌曲 。

文章插图
当然,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在建国初期盛行,对后来的音乐教育也影响深远 。我们从小听的儿歌《咱们从小讲礼貌》,就是这类音乐的典型 。

文章插图
不过,就当时全国整体状况来看,重视政治教育胜过音乐教育,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严重落后,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无法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 。文革时期,校内音乐教学更是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
但特别动人的是,再困难的形势也没有阻挡真正热爱音乐的人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努力付出 。我们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手写油印版的音乐教材 。

文章插图
不仅整洁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基础乐理知识,还巧妙地将乐理和我国传统的地方戏剧结合,足以见得当时人们对音乐知识传播的坚持和热情 。

文章插图
改革开放至今:21世纪重提音乐审美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学校音乐教学逐渐步入正轨 。八九十年代的音乐教学,依然是以美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 。

文章插图
▲八十年代小学音乐教材
翻开当时的音乐课本,会发现教材形式比较单一,几乎每一课都是由:歌曲+综合训练+欣赏,三个部分组成 。尽管内容也涉及到一些西方音乐知识,但整体内容的丰富度比较有限 。

文章插图
▲90年代小学音乐教材

文章插图
▲90年代中学音乐教材
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新一轮的教改,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对中小学基础教育学科提出新的要求 。
人教版音乐教材根据此次课标要求,首次提出了以“提升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力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美、发现美的能力 。
而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升级改版 。从之前的以“课”为单位,改为以“音乐单元”为单位,把相关的乐理知识、鉴赏知识都融合在单元里,并且增加了音乐实践活动 。整体的内容丰富度有了明显提升 。

文章插图
▲新世纪初音乐教材
发展到今天,多数学校音乐教材在内容上已经非常丰富和成熟了 。特别是课后很多音乐实践题目,设计的还是挺有意思的 。比如:
- 听力课堂app下载 听力课堂app
- 对联的起源
- 西瓜是酸性还是碱性
- 中华鲟鱼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 明十三陵风水详解 明十三陵是哪个风水大师看的
- 以前晚婚婚假多少天 晚婚婚假是多久
- 绝经年龄与寿命有关吗 绝经年龄一般是多少
- 你能不能cos一下芙蕾雅 芙蕾雅cos是什么
- 黄褐斑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黄褐斑的原因是怎么引起的
- 连锁经营发展趋势是什么 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