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一头大一头小怎么破解 宅子一头大一头小好吗( 四 )


我的一个羌族朋友曾跟我说,我们的亲戚概念跟你们不一样,我们是跟着地方画圈圈,不是跟着血缘画圈圈的 。事实上,这就是我讲的,血缘跟地缘相叠合的一种认同 。可是你想想看,在中国来讲的话,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历史记载里面常以某大家族数代聚居、同炊共食,引为美谈或理想 。而且不仅是在中国,我认为在全世界各族人群之间,都存在着类似的理想,原初社群理想 。

宅基地一头大一头小怎么破解 宅子一头大一头小好吗

文章插图
王明珂在羌族考察期间 。受访者供图 。
我这样的思考又跟另外一个族群——彝族——有关系 。我在藏羌那边做了很多年田野以后,开始专注于这一带(青藏高原东缘)的山神信仰与重地盘的社会 。山神就是一个保护地盘的神 。可是后来我想到那一带有一个族群,大家都很怕他们,认为他们侵略性强 。四川话讲叫作“猼猓子”,类似野蛮人的意思,其实指的是 “罗罗”,也就是过去他人对彝族的辱称 。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他们野蛮或者好侵略,他们只是生活在另外一种人类生态中 。简单来讲,彝族人是靠向外移民、开拓来解决资源不足问题 。而像羌族、藏族那种社会,每个家族都跟地盘神有关系,没有地盘神的地方,人们不敢盖房子;没有地盘神的地方,人们也不敢随便开荒种地 。更不用说,他们觉得各地方的人各有地盘,所以不可能向外开拓 。所以藏羌的人类生态是对内大家既合作,又区分,有时候也彼此对抗的样态 。
在那个时候,我就想,那么彝族到底有没有像藏羌那样的地盘神信仰和山神信仰 。后来我请几位大陆的研究生去调查,我自己也去了几趟,结果的确是没有 。但是相对的,他们有非常强的祖先血缘记忆,这点在藏羌族是没有的 。在彝族地区,长的家族血缘记忆(也就是家支记忆),可以上溯到二三十代 。
新京报:是通过家谱吗?
王明珂:对,口传的家谱 。
这就让我想到,人类的祖先血缘记忆(最原始或基本的历史)可能是人类的一个扩张工具 。从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以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可能至少三四千年,当然每个地方不一样,人类社会其实没有太大变化 。我认为此时普遍存在的是人们的血缘与空间认同相叠合的原初社群 。
如果在新石器时代之始人类便有纯血缘社群认同(我们熟知的家族与亲属)与相关祖先谱系记忆,那么所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那种变化(社会阶序化、权力集中化),应该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就会发生了 。因为只要有血缘记忆,就会记得英雄祖先,会记得他征服了什么地方,而人们所处世界里面就会存在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区分,就会有先来、后到者之分,有神圣与凡俗血脉之分 。
那么,当我们回头去看羌族那边最流行的弟兄祖先记忆,就会发现,那是一种被我们遗忘的历史 。如果人们都相信那种弟兄祖先历史,那么现实世界中也就没有征服者,没有被征服者,没有先来、后到者,因为大家都是最早来此的几个兄弟的后代 。
以上就是我提出原初社群理论的田野知识背景 。
宅基地一头大一头小怎么破解 宅子一头大一头小好吗

文章插图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王明珂著,中华书局,2009年7月 。
回过来谈原初社群 。我认为,原初社群的原初性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我刚才没谈到,但反而是我非常有把握的,我称其为“个人生命之始的原初社群” 。那是我们每一个人刚出生时候的经验:你在一个小房间里,那是一个很温暖的空间,旁边都是你的亲人 。然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经验,就是离开这温暖的窝,从你可能一两岁的时候走出房间摔一跤受伤开始 。随后,四五岁时你在外面被人家欺负了,哭哭啼啼地回到家里,二三十岁时学业或事业受挫回到老家寻求慰藉;家是一个血缘跟空间人群认同叠合如一的地方,一个安全温暖的窝 。所以,譬如后来在人类的国族认同中,人们常说的母国、父土、家国等等,都在模拟这个群体中的群体情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