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大气治理不搞“一刀切” 差异化管控见实招

  11月7日早上 ,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朋友圈里晒了四张空气质量地图 , 当天早上8点钟 , 北京的PM2.5只有2微克/立方米 。

  关注蓝天指数 , 是马军的习惯 。 此前一天 , 他转发了蔚蓝地图出品的2019年10月逐小时全国空气质量动态地图 , 并留言:蓝天保卫战 , 秋冬季是关键 。

  又一个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拉开序幕 , 而今年又有哪些不一样?

今冬大气治理不搞“一刀切” 差异化管控见实招

----今冬大气治理不搞“一刀切” 差异化管控见实招//---- //

  蓝天预期提高

  空气质量慢慢改善 , 人们对蓝天的预期也提高了 。 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日前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 , 今年前三季度 , 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其中 , 全市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 , 同比下降10.6% , 达标天数165天 , 比例为60.4% , 空气重污染3天 , 同比减少5天;各区PM2.5浓度在34微克/立方米至45微克/立方米之间 。 尽管到年底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 但是不少人对北京PM2.5年均浓度已经表示出了乐观的预期 。

  不仅北京 , 从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打响蓝天保卫战 , 关于空气质量改善的直观感受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 《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显示 , 从2013年到2018年 ,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48%、39%、32% 。 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胡京南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 今年 , 他有过因为出现轻度空气污染被要求解释原因的经历 。 预期的提高 , 无形中让今年秋冬季大气综合治理压力倍增 。

  坚决反对“一刀切”

  这个秋冬季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正处于特殊的关键节点 。 在不久前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 ,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 ,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年、关键年 , 2019—2020年秋冬季攻坚成效直接影响2020年目标的实现 。 而据预测 , 受厄尔尼诺影响 , 2019—2020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整体偏差 , 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 进一步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压力 , 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抵消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 , 秋冬季期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 ,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6% 。 就此 , 刘友宾介绍 , 今年秋冬季攻坚行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 对过去行之有效的、好的经验和做法予以持续推进 。 在保持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 , 今年秋冬季攻坚行动更加强调依法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刘友宾说 , 今年秋冬季大气综合治理将更加强化依法依规 , 坚决反对“一刀切”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今年的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中 , 一律没有涉及强制性错峰生产、大范围停工停产等要求 。 此外 , 更加突出科学施策 。 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 , 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 要求各地根据《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 , 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 夯实应急减排措施 , 实施企业分类分级管控 , 达到A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 , B级企业适当少采取减排措施 。 相对于往年 , 攻坚行动更加强调因地制宜 。 在确定2019—2020年秋冬季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时 , 充分考虑各地工作实际和操作性 , 依据各城市上个秋冬季PM2.5浓度值与过去两个秋冬季累计下降幅度分别进行分档 , 设定各档改善目标 , 上个秋冬季PM2.5浓度越高、累计下降幅度越小 , 本秋冬季目标就越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