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英语有几种表达方式 母语英语怎么说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母语英语有几种表达方式 母语英语怎么说

文章插图

母语、外语与思维赵忠德
摘要:本文对母语、二语和外语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区别, 并对母语、外语和思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人的大脑中语料库的存量决定了母语、外语和思维的走向 。本文认为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 也存在中国英语皮钦语 。外语学得的途径应该是读、听、说、写、译, 充足的学习时间是必要的 。
关键词:思维;母语;外语;中国英语;外语学得
关于母语(L1)对二语(L2)或外语学习的影响问题, 在国内外已有大量的著作和论文阐述, 已经不是什么新问题了 。然而, 在讨论中, 有些范畴划得不清, 有些概念比较模糊, 因此, 越讨论越糊涂, 成了一锅总也煮不烂的粥 。本文想做一些尝试,供同仁们批评指正 。
1. 母语、二语、外语
认知是思维、记忆、感知、识别、归类等各种心理过程 。语言的认知先是通过听和读来理解和摄取, 然后通过说和写进行运用 。听的过程有被动的心理活动和主动的心理活动,即下意识的过程和有意识的过程 。读的过程一般是主动的心理活动, 即有意识的过程;说和写也是一种主动的心理活动, 但是听和说是形成习惯的过程 。语言习得的过程是被动的、下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 而语言习得的过程则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 。
母语是人进入人类社会所掌握的第一种语言 。就其认知过程来讲, 母语的习得主要指通过听这种下意识的摄取过程 。一个人通过听所感知的语言材料记忆在大脑的语料库中, 为日后的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字符号是要经过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才能学得的, 所以读和写的能力是有文化的人的象征 。而文盲只能听和说, 不能读和写 。如果能用母语读和写, 听和说是不成问题的 。能用母语读和写的人就不是文盲了 。
Ellis(1985:5)认为第二语言和外语的获得都是习得, 只不过第二语言是一种无指导的(untutored)或自然的习得(naturalistic acquisition),而外语是一种有指导的(tutored)或通过正式讲授而习得(classroom acquisition) 。陈昌义(2001: 11)结合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狭义和广义的第二语言, 对第二语言和外语进行了界定, 认为“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 应称之为外语” 。笔者同意陈昌义的观点 。
二语从狭义上来讲, 是在目的语国家的语言环境中习得和学得的, 心理活动的过程与母语相近, 存在下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 也存在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 。然而外语却是在非目的语国家的语言环境中学得的, 听、读、说、写都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 。如果学习者能听、能说, 他也就能读、能写 。不过, 能读、能写外语的人, 未必能听、能说 。这正好和母语的习得规律相反, 因为在外语学习者中没有文盲 。
Stern(1983: 356)为语际语(interlanguage) [1]研究设计了一个语言熟练程度(levels of proficiency)连续体,从最不熟练(minimum proficiency)到特别熟练(maximum proficiency) 。特别熟练的程度实际上已经接近母语的程度 。宁春岩(2001: 3)认为,第二语言中确实存在“不可学得的东西”, 在第二语言习得和学得中没有一个成功者 。不管外语学习者如何努力, 他永远到达不了希望的彼岸 。如果不经常练习、复习, 做不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就会退步 。
母语英语有几种表达方式 母语英语怎么说

文章插图

2. 语言与思维
大多数心理语言学家可能都趋向于这种认识: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 它不是天生的, 而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社会的产物;语言则是人类传达、交流和保存思维成果的主要工具, 是思维的主要物质外壳 。(孙晓青 2002: 17)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机能,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vehicle) 。思维先于语言、创造语言, 同时语言协助思维、局限思维 。思维与母语和目的语的关系可以下面的图形表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