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英语自学免费 英语自学教程答案( 三 )


但是另外一方面,这种现场感、表演性可能也会带来一些麻烦 。作家在接受访谈的时候,可能会撒谎 。成名后,他们可能经历过无数次类似的访谈,他会给访谈者一些套路化的答案 。当然,有时候你也能感觉到他们真性情的一面 。我读卡佛的访谈,觉得他总体来说还是很诚实的,有一种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 。
张伟劼:刚刚但老师说访谈是一种戏剧性的演出,这一点可能在西语作家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讲西班牙语的人本身就是喜欢开玩笑的,而且他们会觉得你杜撰得越精彩,说明你能力越高超 。所以我估计如果今天马尔克斯也坐在先锋书店的台子上,我们把《马尔克斯访谈录》里面同样的问题再问他一遍,他绝对会给出不一样的回答 。
贫困与文学
钦文:我们读作家传记的时候,往往也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有的作家在访谈时摇身一变成了段子手,虽然其实可能有商业因素在起作用,但似乎有意无意一直在重复这样一个主题:我想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就涉及我们今天要谈的一个话题:贫穷 。
很多作家在成名之前,贫困或者说经济的拮据往往会是很常见的状态 。在多大程度上,拮据的生活是促使其创作的原因?还是说创作是他面对这样一种生活窘境的治疗?我想听两位老师谈谈:在你们各自研究的对象中,有哪些作家的创作与贫困密切相关?
张伟劼:想想我自己读过的西语作家,可能贫困与他们的写作之间没有特别必然的联系,既有那种养尊处优的、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也有那种在贫困当中写出好作品的作家 。但是我印象中那些最经典的伟大作品,往往是诞生于贫困之中 。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的时候是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向亲戚朋友借了点钱,然后把自己在家里面关了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写出了《百年孤独》 。对于拉美的现代作家来说,贫困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和拉丁美洲的现状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拉丁美洲作家是在一种欠发达的状况下去写他们的作品的,相较于在英美国家,在拉丁美洲当作家要更为贫困 。加莱亚诺曾经说过——这是有数据作为支撑的:拉丁美洲只有百分之五的人买得起冰箱 。在这样一种状况下,作家写出来的小说可能都没有很大的市场,所以他们不得不在写作之外再打一份工 。
我们知道很多拉美作家会兼一份职,其中最多的是新闻记者 。像马尔克斯、略萨、加莱亚诺等,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一边当记者写报道、写新闻,一边去搞文学创作的 。还有很多拉美作家除了贫困之外,在政治上也受到很多限制,其中很多人在欧洲流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方面,我想加莱亚诺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 。20世纪70年代,加莱亚诺的名字已经上了乌拉圭和阿根廷军政府的黑名单,不得不流亡,他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去完成很多创作的 。
但汉松:在这些作家当中,曾经最穷的、日子最苦的就是雷蒙德·卡佛 。卡佛苦到什么程度?当时他和妻子玛丽安育有两个孩子 。他一直想成为职业作家,爱荷华作家工作坊当时录取了他,然后他们全家就开车过去,但是身上据说只有一美元,开到半路连油都没有了 。怎么办?他老婆就去路上的快餐店打小时工,赚到钱去加油 。可能有读者会打抱不平:凭什么卡佛不去打工?因为玛丽安特别宠爱他,她觉得卡佛来到这个世界有他的使命,他就是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所以她愿意去打很多工养活她的老公,让卡佛有一个相对没有干扰的环境去写作 。试想,如果玛丽安来自富贵的家庭,那么按照卡佛的说法,他可能会写出比《2666》更长的长篇小说 。他为什么不能写长篇小说?卡佛的解释是,家里太穷了,每天都是一地鸡毛,想着赚奶粉钱,想着该怎么付电费和水费 。孩子天天在那儿哭闹,老婆又在外面打工,他只能窝起来写短篇小说,因为这些文字迫切地需要发表和换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