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情景说明,数学推理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数学推理的每一个局部范围都必须独立地成立,因而推理中不能默认题目中的条件或前面推出的结论 。也就是说,不论你摘取任何一个局部,它都是对的!
实际上,数学的每个定理、性质、公式、法则,其实质就是明确规定由谁只能推出谁,一切推理片段都必须有其中之一作保证 。它决不允许象文科那样,将所有条件罗列在一起,然后写出结论 。
如果可以那样做,则数学证明题就不需要证明了,人人都能得满分,是因我有这样一个“万能证题法”:因为有A,又因为有B,…(罗列题中的所有条件),结合定理C,所以结论P成立 。
有的学生给出这样的“证明”后还振振有词:“老师,你说我的证明有问题?你能举出反例说明我的证明不对吗?”
老师确实没有办法举出反例,因为既然是证明题,结论必定是对的,无法举出反例 。所谓的解答“有问题”,是指推理过程不严谨 。
大家可能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同班学生的成绩基本上没有多少差别,这是因为低年级的数学只涉及到计算而没有数学推理,一旦出现需要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学生的能力差异就凸显出来了 。因此,我们认为,要学好数学,首先要过好推理关,它是学习数学的第一个支点 。
数学中究竟应如何进行推理?经得起断章取义是一个基本原则 。具体地说,就是推理中的每一个“所以…”的论断,都必须有充足的依据:或者是某个定理保证,或者是某个法则保证,或者是某种性质(如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等)保证 。而且在子范围内,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推理 。
2、语言的差别(理解数学语言,过“符号”关)
文科的语言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常规语言,因而运用起来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而数学则不是这样,为了简化复杂的表述,数学总是用一些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特定的含义 。所以我们说,数学是符号的科学,因为它的语言充满着符号 。
数学的每一个符号就是它的一个语言单元,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 。
比如你见到这样一个符号:,你熟悉它表示什么含义吗?如果你仅仅记住了=1.414…,则你并没有理解和掌握这一符号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实际上,表达了这样两层含义 。一方面,它是那样的一个数,这个数同时满足2个条件:(i)它的平方为2;(ii)它不小于0 。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它又表示一种运算:对2求算术平方根(也就是求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数) 。由于这个数用有限小数表示都是近似值,所以将其运算结果也用表示 。

文章插图
一般地,既表示一个运算,又表示一个运算的结果(当它不能化简时) 。

文章插图
所以,从运算的角度看,隐含有a≥0;从运算的结果看,隐含有≥0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如果你这样把握了符号的意义,就绝不会出现诸如=±3的错误了 。
- 女生应该在卧室还是卫生间梳头
- 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时该怎么办
- 办公室遇见虎口煞该如何化解呢
- 刚判刑的人怎么探监 判刑后应该如何探监
- 已经履行的无效合同应该怎么办
- 淘宝少发货应该如何处理 淘宝少发货怎么证明
- 85潘达利亚飞行哪里学 潘达利亚怎么学飞行
- 交警执法不公应该向什么部门投诉
- 淘宝运营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 风水植物应该怎么摆放才可以真正有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