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部软件研发管理制度( 六 )


第4章 Bug管理
第9条 Bug的界定 。
1.功能未实现,和规格说明书的描述不一致 。
2.不能工作,死机,没反应 。
3.对某种软、硬件配置不兼容 。
4.在设置边界条件时发生功能缺失或错误 。
5.界面、消息、提示不够准确,不友好 。
6.有时把未完成的工作也作为一个Bug 。
第10条 Bug的级别与后果
1.死机,导致死机或系统瘫痪 。
2.主要问题,可能引发严重问题 。
3.小问题,不太严重 。
4.微小问题 。
第11条 Bug的优先级 。
1.需要尽快修正的Bug 。
2.每个里程碑结束前必须修正的Bug 。
3.如果时间允许就修正的Bug 。
4.低优先级的Bug 。
第12条 Bug状态分类 。
1.活动的Bug 。
2.已经解决的Bug 。
3.关闭的Bug 。
第13条 Bug报告管理 。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发现并报告Bug不仅是测试工程师的职责,也是所有研发参与人员的职责,所有人报告的Bug都被统一记录、跟踪和管理 。
第14条 Bug保存 。
Bug的每一次处理都被记录在数据库内,所有记录都无法删除,只能为记录添加新的内容 。
第15条 Bug报告与分析流程 。
1.测试工程师在发现或接收到Bug报告后,应立即建立一个新Bug记录,以备后续的跟踪和管理,Bug记录应包含Bug的具体再现步骤、环境和Bug再现时的屏幕截图等 。
2.测试工程师应尽可能分析产生Bug的原因,并根据该Bug对于后续软件开发和发布的影响程度,设定合适的优先级和严重级别 。
3.在分析产生Bug原因的基础上,对Bug进行归类管理 。
4.设定好优先级和严重级别的Bug将被测试人员根据Bug出现的位置、Bug的可能成因等分派到相关的开发人员,由其专门负责解决 。
第16条 Bug的解决方法 。
1.已修正 。
2.推迟 。
3.设计问题 。
4.重复 。
5.不可再现 。
6.无需修正 。
第5章 测试过程管理
第17条 完整的测试循环过程工作内容 。
1.完整测试,按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要求,将所有测试用例完整地执行一遍 。
2.随机测试,提高发现Bug的几率 。
3.Bug校验(回归测试),对所有已经改正的Bug进行再次测试,确保先前发现的Bug已完全解决 。
4.结束条件测试 。
第18条 各阶段的测试 。
各测试阶段的测试内容与测试后的技术状态如下表所示 。
第19条 测试质量要求
质量是由产品的可靠性、功能和上市时间来决定的,是三者之间的平衡 。
1.可靠性是指软件产品功能的正确性,即无大的缺陷或缺陷很少 。
2.功能是软件产品提供给客户的所有可操作的特性 。
3.上市时间与软件研发的进度相关 。
第6章 附则
第20条 本规定由公司软件研发部制定,其修改权、解释权归软件研发部所有 。
第21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
五、软件研发质量管理制度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
为加强对软件质量的管理,符合标准及规范的要求,确保技术文档齐全正确并且系统便于维护,不断提高公司软件产品的质量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
第2条 适用范围 。
本制度适用于软件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相关工作事项 。
第3条 相关职责 。
1.软件研发人员
软件研发人员在研发项目的初始阶段组织人员编写“研发项目质量控制计划” 。
2.研发项目质量管理负责人
研发项目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其进行评价,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