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英语上册翻译书 八年级上册英语翻译全书


【哲人追“思”?】
作者:陈霞、罗启权(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暨南大学文学院哲学研究所讲师)

八年级英语上册翻译书 八年级上册英语翻译全书

文章插图
梁存秀(1931—2018),笔名梁志学,是我国著名的德国哲学翻译家、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1960年以后,曾担任《哲学译丛》责任编辑,《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自然辩证法》常务副主编,主持翻译并出版多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并撰有相关的研究专著 。梁志学先生既是翻译型的研究家,也是研究型的翻译家 。他为人极具学者风骨,为学满怀热忱,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
1.翻译与研究并进
1956年,梁志学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 。恰逢贺麟系统讲授黑格尔哲学,北大哲学系主任郑昕讲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刚刚毕业的梁志学成为了两位教授的助手 。这段经历让他对德国古典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名师的引领使他的理论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后来,他秉承其师贺麟的治学传统,进行了大量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 。他本人的治学风格正是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范例 。
哲学经典著作的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译者既精通专业内容,又能创造性地将其转化为平实流畅的汉语而不失其本意 。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德国古典哲学译介方兴未艾,很多术语从来就没有人翻译过,需要译者创造性地转译为汉语 。这就需要再创造,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中文翻译方式,创造现代中文学术术语和学术语言,例如扬弃、自在、自为、映现、反思等 。这种翻译其实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研究工作 。遗憾的是,在我国学术界,译著至今一般还不算个人的学术成果 。
早在1976年,梁志学就与薛华合作翻译了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 。这是国内最早译出的谢林的完整著作,而且所用的底本跟当时德国同行使用的一样,是奇形怪状难以辨识的德文“花体字”版 。此书的出版为改善当时乃至现今国内学界重康德、黑格尔而轻谢林的状况作出了重要贡献 。之后,梁志学与夫人沈真合作翻译了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1980)和《人的使命》(1982) 。这些经典译著的问世鼓舞了众多中国学者,在中国知识界的影响至深至远 。1980年,梁志学与薛华、钱广华、沈真合作完成了黑格尔《自然哲学》的翻译和注释,此后又翻译了克劳斯的《从哲学看控制论》(1981),参与翻译了马赫的《感觉的分析》(1986)等著作 。
1986年3月,梁志学开始着手翻译和出版五卷本的《费希特著作选集》(修订版更名为《费希特文集》) 。他组建了费希特翻译课题组,真正贯彻了“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治学原则 。他主持并参与翻译费希特的著作,作为主编对所有译稿都一字一句地根据德文校改,并编撰几乎全部译著的注释 。他在翻译《费希特著作选集》的基础上,撰写了三部研究费希特的著作,分别是《费希特青年时期的哲学创作》(1991)、《费希特耶拿时期的思想体系》(1995)和《费希特柏林时期的体系演变》(2003) 。这些著作全面而系统地向国内学界介绍了费希特的知识学,具有开创之功 。以费希特为切入点,梁志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视野开阔,博大精深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自然哲学中的目的性与因果性》《从康德到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中的进化和退化》《康德早期的自然哲学著作》《谢林哲学思想演变简评》《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理智直观》《略论先验逻辑到思辨逻辑的发展》等论文充分展现了他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深刻理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