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治疗 流行性感冒治疗方法( 二 )


(一)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 39~ 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流感症状 。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 。无并发症者呈自限性,多于发病 3~4 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
(二)并发症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脓毒性休克等 。
1.肺炎流感病毒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重症流感患者容易合并细菌、真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严重者可出现 ARDS 。
2.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炎、脑膜炎、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等,其中急性坏死性脑病多见于儿童 。
3.心脏损伤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 。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和急性肾损伤等 。
5.脓毒性休克主要表现为低血压、组织灌注不足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 。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
2.血生化:可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 。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升高;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休克病例血乳酸可升高 。
3.动脉血气分析: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
4.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细胞数和蛋白可正常或升 高;急性坏死性脑病典型表现为细胞数大致正常,蛋白增高 。
5.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胶体金法和免疫荧光法 。抗原检测速度快,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 。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流感 。
(2)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目前主要包括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快速多重 PCR 。荧光定量 PCR 法可检测呼吸道标本(鼻拭子、咽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且可区分流感病毒亚型 。对重症患者,检测下呼吸道(痰或气管抽取物)标本更加准确 。
(3)病毒培养分离:从呼吸道标本培养分离出流感病毒是流感诊断的金标准 。但由于病毒培养周期较长,生物安全条件要求高,不建议应用于临床诊疗 。
(4)血清学检测:IgG 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呈 4 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IgM 抗体检测敏感性较低,不建议常规使用 。
(四)影像学表现并发肺炎者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急性坏死性脑病 CT 或 MRI 可见对称性、多灶性脑损伤,包括双侧丘脑、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壳核、脑干被盖上部(第四脑室、中脑水管腹侧)和小脑髓质等 。
五、诊断
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 。在流感流行季节,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或住院患者,仍需考虑流感可能,应行病原学检测 。在流感散发季节,对疑似病毒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除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外,还需行流感病毒检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