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河北省2017年实施季节性休耕120万亩,2018年休耕160万亩,2019年扩大到200万亩,三年累计季节性休耕480万亩 。休耕试点区域压减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地下水开采,将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改为一季自然休耕,一季雨养种植模式(只种植一季雨热同季的玉米、油料作物、杂粮杂豆或牧草的一年一熟作物) 。河北省在地下水漏斗区6个市、41个县季节性休耕试点区域设置耕地质量监测点205个,在非季节性休耕区域布设监测点192个,统一调查、采样、检测和评价方法,将季节性休耕区域的耕地质量变化情况与区域外的耕地质量进行对比,科学评价季节性休耕的效果 。
三年连续定位监测评价表明,季节性休耕区域土壤容重、有机质、酸碱度等土壤肥力8项指标保持基本稳定;休耕试点区域年平均灌水1.2次,比对照区减少灌水3.6次,每亩节水174立方米;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减缓,休耕试点区域减缓趋势好于对照区;休耕试点区域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2017年至2019年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折纯)分别比对照区减少27.90公斤/亩、27.73公斤/亩和29.18公斤/亩;季节性休耕试点区域后茬作物玉米平均产量增产显著,三年分别增产3.5%、3.8%和3.2% 。
报告分析了耕地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于休耕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速度逐年趋缓,主要益于近年来旱作节水、保护性耕作等项目的实施、技术的推广普及,季节性休耕叠加了实施效果 。关于土壤肥力上升趋势减缓问题,与季节性休耕试点实施后配套施肥制度未及时跟进有关,有机肥、磷肥、钾肥投入偏少 。关于下茬作物玉米产量提高,是小麦休耕后玉米可提前7-10天播种、生育期延长的效果 。

文章插图
报告提出了优化轮作休耕制度的三项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加强漏斗区水土资源环境安全战略规划,减轻河北省粮食生产压力,缓解深层地下水的超采问题,切实做到藏粮于地 。二是扩大轮作面积,试行节水小麦—玉米与节水小麦—大豆年际间轮作,实现地下水开采减少、耕地质量提升、粮食油料供给增加等多赢 。三是减少休耕面积,充分利用河北省地下水漏斗区域上半年170毫米降水,扩大节水麦、旱地麦种植面积 。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淘特商家版怎么发布商品
- 我要发布招聘信息 我要招人怎么招
- 淘宝商品问答怎么显示已发布 淘宝商品问答怎么显示
- 什么是处方药品 什么是处方药
- 淘宝发布审核工具是什么
- 抖音《发布/销售非约定商品争议处理细则》
- 删除已经发布的文章对推荐有影响吗
- 最新iOS14.3越狱工具发布
- 河北哪个医院做试管婴儿技术好 河北试管婴儿有补助吗
- 淘宝卖农产品如何发布?淘宝农产品发布要注意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