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原文和译文


原文:
客路青山下 , 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次北固山下》原文和译文

文章插图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 , 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 , 我正好乘船向前 。
潮水上涨 , 与岸齐平 , 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 , 风向不偏 , 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 , 冲破残夜 , 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 , 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 , 书信早已写好 , 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 , 拜托你们 , 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
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次北固山下》原文和译文】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 , 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 , 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 , 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 , 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 , 惟向此中偏 。”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
王湾是洛阳人 , 一生中 , “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 , 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 , 三面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 , 东行伺早天 。”其“东行” , 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诗人一路行来 , 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 , 潮平岸阔 , 残夜归雁 , 触发了心中的情思 , 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
诗以对偶句发端 , 既工丽 , 又跳脱 。“客路” , 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 , 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 , 驶向“青山” , 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 , 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 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 与末联的“乡书”、“归雁” , 遥相照应 。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 , “阔” , 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 , 江水浩渺 , 放眼望去 , 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 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 , 写得恢弘阔大 , 下一句“风正一帆悬” , 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 , 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 , 却很猛 , 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 , 又是和风 , 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 , 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 , 如王夫之所指出 , 这句诗的妙处 , 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 , 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 , 老要转弯子 , 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 , 即使风顺而风和 , 却依然波翻浪涌 , 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 ,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