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文章插图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在南宋,辛弃疾历任滁洲知州,湖南安抚史,晚年任镇江知府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这首词写于1176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即皂口,在江西安县西南60里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上 。清江:这里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 流入鄱阳湖 。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长安:此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这两句说:抬头向西北远望,想看到故都汴京,可惜被万千山岭挡住了 。可怜:可惜 。愁余:我正发愁 。鹧鸪:鸟名,叫声悲切,听时像在说“行不得也”,也借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行不得 。
[译诗]
郁孤台下的清江水,中间不知有过多少人的伤心眼泪 。我站在高处向西北眺望长安,可惜无数的群山一层又一层,遮住了我的视线 。但青山毕竟无法阻挡奔流的江水,依旧向东奔流不息 。黄昏中我独立江边,深山里又传来几声鸟啼,更令人惆怅 。
[赏析]
作者的这首词,用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堪称词中的瑰宝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再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这首词正是词人在此时书于造口壁的 。
- 《平凡的世界》经典语录名句摘抄
- 杨公风水七十二龙真实用法 杨公风水二十四山龙运
- 比迪拿兽 魔兽世界 夜魔
- 王溥《咏牡丹》原文及译文 王溥《咏牡丹》原文
- 《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实施
- 《次北固山下》原文和译文
- 念奴娇岁末抒怀 [明]余怀《念奴娇
- 《天龙八部》中乔峰的结局为什么一定是死
- 公司偷税漏税谁承担责任
- 新嫁娘王建的赏析 王建《新嫁娘词》原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