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


2020年上半年,即使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下,仍有17家中国公司赴美IPO,募资总额超过28亿美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86% 。
根据彭博数据终端显示,截至2020年7月22日,华盛证券以账簿管理人,即主承销的角色,完成了共计四个中概股在美股上市项目 。
如果考虑到华盛是一家2016年才开始依托互联网开展C端证券业务的年轻券商,它在业绩上取得的进展确实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从长远来看,华盛证券在这几年的发展和成长,或许展示了券商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华盛证券的创始人之一张霆是金融行业资深从业者 。或许是多年从业对于这一行业的深刻理解,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多地强调华盛的券商身份,而不是“互联网券商” 。“互联网券商和别的券商,我们觉得没有啥区别 。”他对36氪表示 。
这是一个很意思的观点 。在36氪对这近几年出现的头部互联网券商采访中,各方纷纷表示都在迎合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C端的零售产品还是整个券商系统搭建,全部基于数字技术展开 。这样省去了线下场景的搭建,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同时还顺应了全球券商交易佣金不断降低的趋势,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因为牌照的原因,在美股上市、具有中资背景的互联网券商主要从事美股和港股交易 。其中光是香港就有600多家券商 。
过于激烈的竞争下,打价格战对于吸引用户没有意义 。华盛证券的佣金率是万三,与头部互联网券商佣金相当,可见在这个行业中,价格并不是用于展开竞争的主要方式 。于是各方都去强调自身互联网券商的身份,突出自己在数字技术上的优势,以及这一优势为用户带来的良好体验 。
华盛具备上述互联网券商的所有特征:它主要从事港股和美股的交易,获得了新西兰和香港地区的券商牌照,可以从事股票和期货的交易投顾业务,也有资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 。其机构业务则包括香港及美国市场的IPO、债权融资、并购重组(包括剥离、私有化)、ESOP解决方案、咨询、投资者关系等服务 。
华盛开发的“华盛通”App,是一个集行情、交易、资讯、社区为一体的一站式港美股服务平台 。华盛官方称:“团队自主研发,深度耕耘,将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及用户至上的理念体现在产品中,目前全平台下载用户量超千万 。”
华盛的机构客户以新经济企业为主 。2020年1月到9月,华盛参与的六宗美股IPO,所有公司均为新经济公司 。这固然与华盛的数字化基因有关,但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战略性选择 。2019年到2020年期间,大量内地科技公司在港股和美股上市,为券商带来一个业务上的高潮 。在这一趋势推动下,华盛在2020年先实现了单月盈利,随后在第三季度实现了单季度盈利,并有可能在今年实现全年首次盈利 。
但华盛的高管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却显得举重若轻,似乎并不特别强调自身的“互联网”特点 。“我们定位为券商,不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尽可能做综合,不做垂直 。”张霆对36氪表示 。
成为综合类券商是华盛始终在追求的一个目标 。但作为一个券商行业的“入门者”,能够走到实现盈利的这一天,技术、运营、恰当的战略战术以及运气都不可或缺 。其实,过去数年中券商的日子并不好过 。2018年,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券商行业全线承压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2018年经营情况分析》,当年全国券商营收同比减少14.47%,净利润同比减少41.04% 。
这是一个大调整的时期 。华盛能够得以在这一时期获得发展,一方面是其经营的市场位于海外,避开了发展暂时减缓的内地市场 。另一方面,则是新浪在2018年和2019年两次战略入股华盛证券,“在资源上给了很大的支持,”张霆表示 。主要的做法是借助微博和新浪财经的流量优势进行一些资讯分享、社区互动、品牌宣传等互联网运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