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干五和五毛有什么区别,酒吧流行用语

酒吧流行用语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 但是听起来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表面词义用于表达菜鸟对专业型技术型高手的崇拜,引申词义用于吐槽对方过于深奥不知所云,或作为伪装自己深藏不露的托辞 。

自干五和五毛有什么区别,酒吧流行用语

文章插图
当今社会最大的悲哀是什么1、方=慌 。一般网友喜欢说一些“我很方啊”“我开始方了”之类的话 , 就是说我好慌啊我开始慌了
2、洪荒之力 。2016年8月8日,里约奥运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国选手傅园慧接受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并配上搞怪的表情,快速走红网络,“控制不了体内的洪荒之力”也成为网友调侃的常用语 。2016年12月14日,入选《咬文嚼字》公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 。
3、2016年十大流行语公布 。日前 , 《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一言不合就XX”、“蓝瘦香菇”等词上榜 。据了解,此次评选的三个标准是流行、创新、文明 。比如 , “猴赛雷”、“宝宝心里苦”、“吃藕(丑)”、“吃土”等词因为流行度不够而不收 。“厉害了我的哥”、“你怎么不上天”、“我好方”等词因为创新度不够而不收,“老司机”、“撩”等词则因为不文明或格调不高而落选 。
自干五和五毛有什么区别,酒吧流行用语

文章插图
浅谈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讨论一个也许会引起争议 , 并且可能并不存在的现象,找了几天,找不到比较好的数据来支撑我试图讨论的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个人感受到中国年轻人变得更加爱国 , 对国家和政府的评价更趋于正面 , 尤其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做比较时这种正面评价的倾向尤为明显,集中体现在90尤其95后的年轻人里,比改革开放后的80后 , 比70后要更具爱国情怀,或者说民族主义情绪更加强烈 。当然 , 这里主要指的受教育群体,因为80,90后成长在中国教育扩张的年代 , 这两个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不存在什么样本差异 , 我这里用来对比所指的70后,可能更多是指受教育的70后 。考虑到巨大的社会变革 , 成长在改革开放前的50后,60后就不拿来做对比了 。
看几张网上找的图 。
自干五和五毛有什么区别,酒吧流行用语

文章插图
这是基于猫眼APP数据统计的战狼2的票房,战狼2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以惊人的姿态突破50亿票房的电影,在情节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创新,纯粹就是美国英雄主义大片的中国化加爱国主义情怀,这部影片的票房爆表具有代表性意义 。我们看其中的票房贡献率 , 90后和00后占据绝对优势 , 70后比例偏低,我们可以怀疑是存在用户习惯的问题,比较年长的70后可能对这些APP的使用率偏低,但是80后和90后的对比中应该不存在用户习惯的太大差异,这里能看出90后对票房的贡献率明显要高,显示出90后对这部爱国主义加个人英雄主义影片传递的价值观有更强烈的认同感 。
关于战狼2和红海行动的票房,我也去查了一下数据 , 可以看出这两部电影的成功有多么惊人,以至于不得不怀疑在导演的才华等等商业因素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其他的驱动力 。
自干五和五毛有什么区别,酒吧流行用语

文章插图
这是来自电影票房网的数据,我把有历史以来20多年的票房冠军做了个统计 。有几点比较有意思,首先就是2017年《战狼2》惊人的票房增长,把过往票房纪录直接刷新22.93亿,简直难以想象 。从纯商业上来说,这种惊人的票房增长绝难以解释,个人认为其背后是存在一个广泛的群体性需求,这部电影有点像是一个火星点燃一个炸药桶,票房这是这股能量的一个侧影 。其次就是近20多年票房冠军的变化,基本中美各半,值得注意地是近三年票房冠军全是国产影片,近五年也有4年国产 , 18年截至目前票房遥遥领先的是动用了临沂舰实拍的爱国主义大片《红海行动》 。另外有意思的是,这么多年美国片的票房冠军仍然是分两类,一类是个人英雄主义大片,一类是科幻片,可以看到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风格片夺魁的基本已经已经见不到了 , 科幻片仍然很有竞争力 。而国产片早期以喜剧片和无厘头烂片为主,近几年呈现类型喜剧,科幻,国产英雄主义加爱国主义大片齐头并进的局面 。
大致上能看出国产片的类型在丰富,消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大片爆发式增长,美国大片的两种类型,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吸引力在消退,科幻片仍然饱受喜爱 。这个小小的统计中,最显著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风格片的风头从美式大片转向国产英雄主义大片,某种程度上显示了电影观众对美式价值观和本土价值观的一些变化 。
自干五和五毛有什么区别,酒吧流行用语

文章插图
另外看一张网上找的数据(原始数据也没查到),海外留学生的人数和归国留学生人数的对比,很有意思 。在08年之前出国留学生人数增长是持续高于归国留学生的,意味着出去的人越来越多 , 留在海外的也比回国的越来越多,但这种差异08年发生明显逆转,从08年开始归国人数开始显著增长,这一趋势仍然在持续 。这其实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年轻人对海外和国内的相对看法的变化,出国留学后从更倾向于留在海外,越来越多的选择回国 。
另外一个观察到的小现象,也比较有意思 。网络上最早兴起的关于西方价值观和本土价值观的代名词:“美分”和“五毛”大概在2003年前后,在网络上彼此攻击互不相让,双方起得代名词也是差不多程度的讽刺意味 。“小粉红”和“自干五”明显是更晚出现的新词汇,我查了“小粉红”的出现的时间在2008年,一直在现在还在流行中,我注意到小粉红的讽刺意味明显不足,似乎更倾向于本土价值观的年轻人也并且介意小粉红的称呼,还颇有自我认同感 。“自干五”的名词出现,其实已经说明了某种趋势 , 百度百科解释“自干五”:“全称为‘自带干粮的五毛’,指那些自觉自愿为社会正能量点赞、为中国发展鼓劲的网民 。” , 这种自发性正是说明了网民中本土价值观的认同感在增强,同时并没有出现对称的“自干美”的名词,也从侧面印证了这样一种趋势 。
这些迹象指向的一些变化 , 究竟是为什么呢?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来说这种变化 。
从国内来说,无疑更好理解 。国内近20年最大的变化无疑是经济方面的 。70后成长的改革开放初,中国经济的主要变化是对外开放,引进海外的公司,技术,投资 , 企业组织方式,与此同时,还有以电影、音乐、书籍为代表的文化引入 。所以70后成长的环境是国内贫乏的物质环境,以及刚刚解禁一片空白亟待填补的的精神状况,迎面撞上了从海外进入中国的肯德基,《肖生克的救赎》 , 以及《加州旅馆》 。这时候的政府刚刚经历了文革的浩劫,全面转向开放,对海外的事物持欢迎态度,对于本土树立价值观并无强烈诉求 。官方和民间这种一致性 , 使得社会呈现一片向海外学习的氛围,也使得这一代年轻人对海外文化的仰慕是全方位的 。
进入21世纪前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物质和文化层面上呈现逐步繁荣的景象,由于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富足,国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逐步加强 。在这种背景下,以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和南海撞机事件为代表,这一时期中美冲突的加剧,极大地勾起了百年来的民族屈辱感 。国内经济和文化上的快速发展,和政治军事上屈辱感的强烈冲突 , 使得80后这一代年轻人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在经济、文化上仍具有吸引力,但是基于近代百年的民族屈辱,不可避免具有敏感的民族自尊心,在中美冲突和海外开始逐渐出现对中国的负面看法的背景下,这种仰慕和自尊的冲突,构成了80后的主流心态 , 这种心态也体现在80后对对西方评价的分裂上,这种分裂的代表就是网络上2000年前后到2008年之间“美分”和“五毛”激烈的互相攻击 。
自干五和五毛有什么区别,酒吧流行用语

文章插图
08年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是90后95后成长的时期 。以08年奥运会为代表 , 以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实力无可置疑地进入top2为背景 , 尤其中国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开始弯道超车,使得这一时期成长的年轻人更加自信,对本土文化具有更更强烈的认同,于是出现了“自干五”,“小粉红”,以前可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五毛” , 可是你说某人是“小粉红”,好像不是一件特别令人介意的事情 。从上图可见,中国的年轻人对于未来的预期是非常乐观的,在“努力就能成功的环境”这一项的评分里,遥遥领先其他西方国家 。
从国内来讲,几代人价值观的变化 , 其实就是这些年中国从虚心学习,到平分秋色 , 到自主创新迎头赶上,甚至弯道超车的一个侧影 。
从全球角度来讲,比较有意思 。之前聊过资本主义的主线是M-C-M’,沿着这条主线有了全球化 。伴随全球化的进程,西方的经济,技术,文化一起传入中国 , 影响了中国年青一代的价值观形成 。所以这件事还要从西方社会和资本主义的本身的一些特点说起 。
基于资本永不停歇增值的要求,要求不断制造商品的需求,全球化是扩大市场的边界 , 将更多人更低地区纳入商品经济市场 , 制造了需求;同时还要对市场中现有的人和物进行不断的商品 , 也是造成需求 。这是我前面曾经聊过的观点 。商品化这点很有意思,资本永不停歇的增值要求把个体生活中所有的需求全部商品化 , 纳入资本增值的循环中,这是资本主义的核心要义 。在这个本质之下,只要是个人有需求,又可以商品化的事物,不论这个事情是一件物品 , 还是一种关系,抑或是一种文化,都不重要 。这某种程度上是资本主义文化包容性的来源 。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能理解美国社会的言论自由和对各种奇谈怪论惊人的容忍度 。于是我们看到随着全球化,这些包含各种意识形态各种主流的非主流的价值观也随着各种电影 , 音乐 , 书籍等等途径一并传入了中国 。只要有人愿意买单,资本主义并不介意M-C-M’过程中的C是什么样的C,资本的增值本身才是重点 。哪怕是反资本主义的书籍 , 如果能卖出很好的销量,资本是不会介意的 。
资本主体系下的价值观有很多,当然,我们仍然可以对其中的主流做一些划分,传统的划分就是左派和右派 。其中右派是传统价值观的守护者 , 大体上来说美国的右派强调自由市场 , 小政府,个人奋斗,民族主义,具有排外倾向,极端的右派有白人至上的种族倾向 。而左派更加强调个体的自由,平等,博爱,具体体现为强调更多的社会福利,要求各种人群的平权,比如同情弱势群体、关爱女性、支持全球化、推行多元文化等 。这两种文化随着全球化一起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从西方左派右派的对比中不难发现,西方传统左派的思想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
说到这里,其实想要说的是,中国年轻人变得更加爱国也跟西方左派、右派力量对比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西方左派思潮的衰落和右派思潮越来越占据主流,体现为对中国青年的吸引力下降,西方右派自身的民族主义,保守主义倾向使得中国不友好动作增加,造成了中国年轻人的普遍反感,比如特朗普的贸易战和政治上对中国的封堵 。
自干五和五毛有什么区别,酒吧流行用语

文章插图
那西方左派右派思潮的强弱变化是怎么一回事呢?按上面西方左派右派的价值观划分来说,全球化的强弱其实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西方左派思潮的强弱 。以上商品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可以用来代表全球化的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化从80年代的加速期正好对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全球化见顶在08年前后,向下趋势的确立在2011、12年,与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变化吻合 。
这其中变化的原因在我前一篇里有提及 。在全球化推行的早期 , 美国的资本和广泛的社会各阶层实现了共赢,体现了资本从海外获得了增值,美国社会各阶层的真实收入因为廉价商品获得了提升 。但是随着全球化过程的深入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成长,对美国低端制造业的挤压,对美国低技能劳工收入的挤压,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 。这时候保守派思潮泛起,民族主义保守主义思潮之下的关税保护主义,贸易战,遏制中国的对抗政策纷纷出台 , 这种思潮的标志就是特朗普以惊人的姿态打破传统政治格局登上美国总统宝座,在欧洲体现为各国极右翼政党获得的支撑越来越多 。
在这种此消彼长的格局下,你叫中国的青年如何不爱国?
【自干五和五毛有什么区别,酒吧流行用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