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铵 碳酸



硫酸铵 碳酸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摩根频道
气泡水市场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玩家想入城,而里面的玩家却想出城 。
市场总是不乏跟风者,0糖0脂0卡的元气森林成功后,农夫山泉、娃哈哈、康师傅、伊利、喜茶、奈雪等巨头相继跟进推出0糖气泡水,甚至有新闻传出,“两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在内部放“狠话”,准备“干倒”元气森林 。除此之外,也有东方鸿鹄这一新势力异军突起 。
围城之内,元气森林则在进一步拓宽业务线,推出不含碳酸成分的乳茶、矿泉水等品类,甚至还涉足了咖啡领域,其目的或许破局品类单一的困境,提高多元化营收能力 。但气泡水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供应商受可口可乐百事施压,渠道下沉又与农夫山泉针锋相对,元气森林似乎四面皆敌 。
市面上有观点认为元气深林被“围攻”是因为其采用的高成本赤藓糖醇代糖,掀了瓶装饮料行业的桌子 。此前,统一、康师傅等不少行业玩家也随之跟进采用的高成本赤藓糖醇代糖,增加了原料成本,行业整体性的成本上升使得饮料巨头们的定价策略、生产成本、营销成本支出都需要相应调整 。
但换个角度来看,国产饮料巨头们布局气泡水品类,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核心目的还是在窥觊碳酸饮料的巨头“两乐”的“大本营”,元气森林更像是这场碳酸饮料攻坚战爆发的导火索 。
也许国产饮料巨头们并不关心最终能攻下多少0糖气泡水市场,更重要的是从此打破消费市场中凡言碳酸饮料唯可乐/雪碧的固有印象,以气泡水品类开拓传统意义上“两乐”的碳酸市场,从而扩大饮料巨头们的业务范畴,为整个企业增加活力 。
农夫山泉已经开始了尝试,重启“汽茶”或许就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一种可乐/雪碧的平替碳酸饮料 。伊利也有类似的尝试,其旗下的子品牌伊然也推出了气泡水,但效果似乎并不好,近期又推出了‘茶与茶寻’这一直接归属于伊利而非伊然的新单品 。
那么伊利和农夫山泉等传统饮料企业能成功吗?元气森林这条“鲶鱼”带来的新思维方式,能否被老牌饮料巨头点石成金,爆发出更大的潜力?
元气森林成功后,很多人将其视为行业圭臬,试图通过分析元气森林从而复刻其成功,新的营销方式和渠道拓展被认为是元气森林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这一理由并不能解释为何在气泡水上成功的是元气森林,而不是在饮料市场根深蒂固的传统企业 。
事实上,几乎每家巨头每年都会将自身主打产品的卖点重新排列组合,推出“新品”试水,一旦该产品有成为爆款的趋势,就加大推广 。后起之秀的元气森林在推新品上也是这样的逻辑,观察其新品是否有代言人,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看出这个品牌是否有成为爆款的潜质,而在这一阶段之前,则是数之不尽的小规模市场试水 。
按照常理,根深蒂固的传统饮料巨头几乎尝试过所有能涉及到的品类创新,之所以能闯出来一个元气森林,或许有很大的原因在于传统饮料企业体制僵化(非贬义)导致思维固化,从而限制了创新(研发)人员的想象力 。
虽然饮料巨头们每年都会在产品创新上投入较大的投资与精力,但企业的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在体制上呈现一种僵化状态,这种僵化状态几乎是所有大企业共有的通病,难以改变,包括象征着不拘一格的互联网企业 。
其实体制僵化的另一面说法也可以叫做企业成功的主线,比如字节跳动的成功离不开算法这一主线,但算法优势其实也限制了字节跳动的多维度业务扩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