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资料有哪些( 五 )


为什么仅仅5天 , 泰戈尔就改变了想法?
从童年起 , 他就关心中国 。他曾说:“那是我念《天方夜谭》时想象的中国 , 那风流富丽的天朝竟变成了我的梦乡 。”
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 , 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古老文明却并不是诗人梦乡中的模样:彼时的上海 , 已是高楼林立 , 充满工业气息 , 料峭春寒里 , 龙华古寺年久失修 , 寺里还驻扎着一支军队 , 连桃花都失去了生机 。
“物质发达 , 真趣丧失” , 对这样的中国 , 他无疑是遗憾和失望的 , 他担心自己作为一个诗人 , 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不会有多大实质性的帮助:“只做什么无聊的诗歌 , 我如何对得起中国盼望我的朋友?”
18日的演讲显露出泰戈尔的纠结 。他一面强调自己的诗人身份 , 一面又大谈印度哲学 , 核心就是 , 强调精神生活的东方文明 , 优于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 。
后世的我们 , 于和平年代展卷细读 , 自然能够清楚泰戈尔并非一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 他对于西方先进的文明 , 对经济的进步也并非持全然否定的态度 。
不过 , 在那个“不合时宜”的时间点 , 中国物质文明尚不发达 , 还需要反帝反封建 , 需要民主革命 , 泰戈尔强调爱和东方精神 , 就显得有点奢侈了 。在一些以救亡图存、科学救国为宗旨的知识分子看来 , 这无异于一种不抵抗主义、一种亡国奴哲学 。
泰戈尔即兴演讲了一个多小时 , 内容生动自然 , 又激情澎湃 。会场内反响热烈 , 但在会场外 , 反对他的传单已经开始四处散发了 。
《中国青年》周刊赶在欢迎会这天 , 推出了“反对太戈尔专号”(太戈尔即泰戈尔) , 撰稿者有陈独秀、瞿秋白等 , 他们称泰戈尔是“印度的顽固派”“向后退走了几百年”“中国青年思想上的大敌”……
专号的幕后推手 , 不是别人 , 正是最早将泰戈尔的诗译成中文的陈独秀 。

泰戈尔的资料有哪些

文章插图

陈独秀曾经激烈反对泰戈尔访华
1915年 , 《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陈独秀翻译的《心无恐惧》一诗 , 此诗曾在印度激励无数青年参加抗英运动 。陈独秀翻译的这个五言诗版本 , 至今仍被众多研究者推崇 , 认为它抓住了诗的精髓 , 比冰心的直译版本更好 。翻译之外 , 陈独秀还简单介绍了泰戈尔的生平 。
为什么不到十年 , 陈独秀就从“泰粉”转为了“泰黑”?
历经1919年的五四运动 , 中国的知识界早已出现分化 , 有讲“问题”的 , 有谈“主义”的 , 在中国应该如何改造这个问题上 , 陷入了深深的分裂 。
更为复杂的是 , 1923年引爆的“科玄之争”仍在发酵 , 知识分子分成了三个派别:以梁启超、张君劢为首的玄学派 , 认为科学只能指导物质生活 , 哲学才能指导精神生活;以胡适、丁文江为首的科学派 , 认为哲学是空想 , 生活应由科学支配;以陈独秀为首的唯物派 , 承认规律从实际出发 。
泰戈尔到中国前 , 这场讨论已经被异化成:谁才能救中国?靠东方哲学 , 西方科学 , 还是唯物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