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两大风水大师 唐宋风水大师( 五 )



“钱武肃王时,有献云鹤水犀带者(以犀角嵌于带中谓之犀带),武肃王登碧波亭命许彦方系带试水,水开七尺许”


因此历代相传犀能镇水 。另一种说法则是,远古犀、牛不分,本同种,牛能耕田,属坤兽,坤在五行中为土,土能克水 。


至于为什么很多镇水物均以石、铁等制成,除了此类材料厚重不易被激流冲走外,明人冯梦祯在其《快雪堂漫录》中的解释或许最有代表性 。古人认为,洪水起,多因蛟龙生,“蛟木类,畏五金”,故以金压之 。当然,巫术毕竟不是真理,尽管它也未必没有一定的道理,只不过这种道理非现在的科学所能解释 。


目前,天府广场石兽已被移入位于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妥善保存 。相信有一天,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附着在石兽身上的层层迷雾终将会被一一破解 。


石兽镇水或者有一些神秘,但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工程而缔造“天府之国”的功绩,却是千古传涌有目共睹 。


我始终觉得,李冰肯定是精通古代风水之术的大师,因为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的风水就是倡导道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所谓气、风、水的讲究,说穿了就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或许由于时代久远有些神秘的因子,但其中的合理内核,还是有了解研究的意义 。


唐朝两大风水大师 唐宋风水大师

文章插图
都江堰
让我们具体看看李冰父子如何在都江堰治水 。


根据同书《文物为成都作证》之“都江堰李冰石像——折射成都人治水拜水的历史”一文,我们获悉,关于都江堰的创建者,虽然一直有李冰治水的说法,但并非无可争议 。一方面关于李冰治水的史实,文献记载甚少,比如说在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里,只记“蜀守冰”,有名无姓 。《汉书 沟洫志》记“蜀守李冰”,算是名姓齐全 。《史记》和《汉书》简约地记载了他“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的事迹 。史家们根据各种典籍推算他是秦昭王时期人,约在公元前276年至前251年前后担任蜀郡太守 。


比较确定地提到李冰治理都江堰的文献,有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 。


又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犍尾堰(都江堰唐代之名)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李冰作之以防江决 。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十丈,以石实之 。累而壅水 。


关于李冰最后因积劳成疾死在了治理石亭江的工地上 。《蜀中名胜记》什邡条载“章山后崖有大冢,碑云:秦李冰葬所 。古蜀记谓:李冰功配夏后,升仙在后城化(治),藏衣冠于章山冢中矣 。”《唐书 地理志》载:“大郎(王)庙,在治(什邡)北50里,大蓬山之阳,蜀太守李冰神祠 。”附近的古迹后城治,今后城大队,李冰逝于此 。《唐书 地理志》记有:“大郎(王)庙,在治北五十里,大蓬山之阳,蜀太守李冰神祠 。


但有人认为《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就是指李冰开凿宝瓶口 。


据《文物为成都作证》那篇文章的作者蒋蓝与吴刚叙述:1974年3月3日,都江堰渠首迁建安澜索桥工地,工人们正在春寒料峭中挖新索桥基坑 。在距外江闸130米处的一个坑就挖到了四米多深,但这时一个宛如人形的巨石横亘在了下面,怎么撬也撬不开,无奈之下,工人们打算下午放炮将它炸烂 。


幸亏都江堰的文物工作者及时赶到,他们一看,这石头果然是一尊人像,虽然面部朝下趴伏在砂石堆里,但裸露在外的背面已呈现出典型的汉代冠冕和服饰风格,于是他们当即让工人停工,接着打电话报告了四川省文物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