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品牌“翻车”在2021( 二 )



网红品牌“翻车”在2021

文章图片
图2/10
润百颜的营销文案 来源 / 微博截图
另一类涉嫌虚假宣传的营销 , 就更是品牌急功近利的产物 , 这类情况多发生在新崛起的网红食品饮料身上 。
4月 , 元气森林被指在乳茶产品标识和宣传中 , 没有说清楚“0糖”和“0蔗糖”的区别 , 并宣传“喝不胖” , 但实际只是“低糖” 。 此举被认为严重欺骗消费者 , 品牌因此致歉 。

网红品牌“翻车”在2021

文章图片
图3/10
元气森林乳茶产品宣传 来源 / 淘宝
随后 , 小仙炖的一则行政处罚被曝光 , 其被指在产品参数界面宣传的即食燕窝原料、干燕窝含量、商品产地、食品添加剂等10项指标 , 与真实情况不符 , 被认定为虚假宣传 。
6月 , 单品最高价高达88元的国产雪糕品牌钟薛高 , 也被相关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为虚假宣传 。 据处罚披露 , 其声称采用特级红提的雪糕 , 实际上规则等级为散装/一级;宣传只选用日本薮北茶的雪糕 , 实际上采用鸠坑、龙井、薮北树等多种品种的茶树鲜叶制成 。

网红品牌“翻车”在2021

文章图片
图4/10
钟薛高的高端雪糕产品 来源 / 淘宝
8月 , 上海市消保委发文指出 , 网红轻食品牌田园主义的低脂全麦欧包涉嫌乱标成分表 , 该产品实际碳水化合物比标称的高出16%、能量值比标称高出31% 。 曾经为其标榜的“轻卡低负担”“低脂低热量” 买单的消费者 , 瞬间被“打脸” 。
2021年倒数第二天 , “喜茶广告虚假宣传被罚45万”登上热搜 。 据天眼查APP显示 , 喜茶门店发布的“杨梅品种全线升级为当季东魁杨梅 , 更大颗更爆汁”“精选云南石屏、浙江仙居东魁杨梅 , 个大核小 , 果肉紧簇饱满 , 风味浓郁”等部分广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 存在“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 , 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 喜茶关联公司因此被罚款45万元 。
尽管事发后大部分品牌道歉速度很快 , 但此类“黑历史” , 无疑会让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
“消费品竞争过度内卷不是一天两天了 , 这是网红经济的大背景下 , 刷存在感、吸引流量、求生存的必要手段 , 不挤到某个品类的头部位置 , 生存环境就会非常恶劣 。 ”在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看来 , 频繁的营销“翻车” , 也是这种恶性竞争的后果之一 。
具体到品牌企业本身 , 上海博盖咨询创始合伙人高剑锋向开菠萝财经分析 , 一方面 , 大多数新品牌根基不扎实 , 但又需要靠频繁的曝光来保持品牌露出 , 快速影响消费者认知;但另一方面 , 新品牌追求效率 , 要求企业团队高速运转、快速响应 , 因此往往采取高度授权模式 , 将权力下放 。
“也就是说 , 一个营销方案并非整个公司决策层共同讨论的结果 , 而可能是某个小组或者个人的决定 。 当决策者经验不足、合规意识不够 , 导致对风险点缺乏足够的认知 , 就容易付出代价 。 相反 , 传统品牌的运作流程比较固定 , 可能会牺牲效率、放慢节奏 , 但风控会好很多 。 ”高剑锋解释 。
为品牌制造曝光机会 , 如何兼顾效率和热度 , 其中的“度”如何掌握 , 新消费品牌还需要继续补课 。
产品“翻车”:
食品安全堪忧 , 都怪加盟和代工?
民以食为天 , 在新消费大军里 , 餐饮消费是当仁不让的主力 。 但2021年 , 餐饮品牌接二连三地踩到食品安全的红线 , 可以说是 , “网红店容不下卧底 , 餐饮业经不起暗访” , 问题曝光-品牌道歉-相关门店停业整改 , 几乎成了一套固定流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