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你如何才能“接得住”孩子的负面情绪?( 二 )

  
“别他妈说了!烦死了!”、“闭嘴,滚!”、“有完没完!我忍你好久了!”、“要闹出去闹,要哭滚出去哭!”、“别上学了看你学的这熊样!”更有甚者,会上手一耳光……  
毋容置疑,这做法不需要几次,保证孩子今后绝不会如此,他会欺骗你、隐瞒你,会通过其他办法刺激你或对外寻求或彻底闭嘴 。  
这类父母视孩子为敌人,充满怨恨和报复,借孩子情绪来泄愤 。  
其实,真正的“允许”很简单:你在场,让他说、让他闹、让他哭,你唯一能做的只有“听” 。  
别觉得这很简单,相反,这相当难,特别迁怒对象是你本人的时候,稍后我会告诉你如何做到 。  
亲子关系|你如何才能“接得住”孩子的负面情绪?   
文章图片   
第二重、第三重境界是“认可”与“看见” 。  
你要先看见,才能做到认可,甚至要先看见,才能做到允许 。“看见”负面情绪背后的动力,这动力就是:期待亲密 。  
请问,你会冲谁发火?  
答案很简单,与你无关之人不会让你有情绪 。  
能让你发火的对象,都是你认为安全的、亲密的,准确的说是“让你恨铁不成钢的人”,尽管他一再令你失望,但你却离不开他,还是有期待,希望他能认可你、亲近你、重视你 。  
所以无论孩子多么“作”,都是因为他没办法让你“爱他”,一个从来不在你面前作的孩子是彻底绝望了 。  
还能在你面前表现不好,证明他是勇敢的!  
而不是唯唯诺诺俯首认命,只是勇敢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有的眼神透着世故,举动像个小大人 。  
好,一旦你清晰了这个动力,就会进入反思,会思索孩子究竟在表达什么,会思索过去一切家庭关系,会思索孩子以及自己生命历程——思索中,某些事件与感受也开始浮出水面 。  
于是,你开始愧疚,开始补偿,开始理解自己,并开始心疼孩子 。  
那么,认可也就不是问题,你会认可孩子情绪的表达、认可这份勇气、认可他的无奈他的期待,并为孩子还能对你而不对别人表达心存感激——这个过程,才是真实的接纳 。  
亲子关系|你如何才能“接得住”孩子的负面情绪?   
文章图片   
做到真实接纳十分艰难 。  
第一,你要自我接纳 。  
不能自我接纳就无法接纳他人,如果有就是强迫接纳,十分消耗 。  
最近,我把朋友圈签名改成了“敬畏自己生命中的任何阶段” 。  
活着是单程路,谁也无法重新来过,所谓“往事不堪回首”指的是厌恶、贬低过去的自己,恨不能把那经历彻底抹去 。  
你不要抹去,要去“敬畏”,当初任何决定与选择都是当时“比较而言最优的”,如同人质通过没有尊严的讨好绑匪来保全性命 。  
越理解自己的伤痛,就越不容易投给孩子,就不会把包容变成纵容,就不会矫枉过正,譬如:  
被严重控制是你的伤,很可能会给孩子过度放纵的自由;  
没钱读书是你的伤,很可能把赌注全押在孩子学业上;  
没人疼没人爱是你的伤,很可能就会溺爱孩子 。  
过去可以补偿,但前提是对自己的过去有个清晰认识 。  
第二,你的负面情绪要有去处 。  
无论什么办法,不管工作还是瑜伽,不管咨询还是课程,不管伴侣还是情人,不管知己还是闺蜜,你一定要找到接纳自己负性情绪的他人或场域 。  
你的攻击、压抑、愤怒在这里都可以或部分可以被接住、被容纳、被理解 。被接纳越多,就越有经验接纳孩子,这是良性循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