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古画欣赏( 三 )

  
谷雨时节的保健养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 。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 。早晚仍有时冷时热 。要小心呵护自己 。避免染上病痛 。可食用参蒸鳝段 。鳝鱼 。韭菜 。木瓜等 。  
立夏时节的保健养生  
立夏节气 。应当舒展心情 。保持安闲的心态 。以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 。这个季节应以低脂 。清淡为主 。  
小满时节的保健养生  
小满节气正值5月下旬 。气温明显增高 。是皮肤病的高发期 。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 。常吃具有利湿清热作用的食物 。  
芒种时节的保健养生  
芒种时节 。雨量增多 。气温升高 。南方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 。空气十分潮湿 。天气异常湿热 。要注意“汗出不见湿” 。若“汗出见湿 。乃生痤疮” 。即汗出未干时不能见湿水 。适宜的膳食有西红柿炒鸡蛋 。香菇冬瓜球 。五味枸杞汤等 。有生津止渴 。补益肠胃 。滋肾阴 。助肾阳的功效 。  
夏至时节的保健养生  
从中医理论讲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 。夏至时人容易心火过旺 。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于削减心火 。夏至又是多汗的季节 。出汗多 。则盐分损失也多 。若心肌缺盐 。心脏博动就会出现失常 。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 。以固表 。多食咸味以补心 。西瓜 。绿豆汤 。乌梅 。小豆汤 。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 。但不宜过多冰镇而食之 。  
小暑时节的保健养生  
此时节要注意防暑降温 。注意补充水分 。而且 。三伏天出现在夏至后 。小暑与大暑之间 。立秋后还有一段“秋老虎”即第三伏期间 。饮食亦为清淡为主 。俗有“冬吃萝卜 。夏吃姜 。不须医生开处方”的说法 。  
大暑时节的保健养生  
夏季气候炎热 。酷暑多雨 。所以暑湿之气比较容易乘虚而入 。而且因为暑气很盛 。心气比较容易亏耗 。特别是老人 。儿童 。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挡酷热暑湿 。从而导致中暑等病 。此时可选用一些药粥来滋补身体 。古人有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 。如:苦瓜菊花粥 。绿豆南瓜汤等 。  
立秋时节的保健养生  
“立秋”在气候上虽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 。但至少是从暑热天气中走出来了 。天气渐渐转凉 。故有“立秋凉风至” 。“立秋一日 。水冷三分”等说法 。专家告诫:多事之秋 。如不注意养生保健 。易患多种疾病 。影响身体健康 。此时要注意精神调养 。神志安宁 。心情舒畅 。切忌悲忧伤感 。秋天宜收不宜散 。尽量少吃葱 。姜等辛味之品 。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宜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 。以滋阴润燥 。芝麻 。蜂蜜 。枇杷 。菠萝 。乳品等柔润食物 。以益胃生津 。  
处暑时节的保健养生  
此时为由热转冷的交替时期 。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 。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要保证睡眠时间 。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将睡眠分为四期:入睡期 。浅睡期 。中等深度睡眠期 。深度睡眠期 。如果能正常进入睡眠四期 。你的大脑将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保证第二天的最佳精神状态 。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 。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 。如银耳 。百合 。莲子 。蜂蜜 。海带 。芹菜 。菠菜 。芝麻 。豆类及乳类 。  
白露时节的保健养生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 。要避免鼻腔疾病 。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 。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 。“秋燥”能燥邪伤人 。耗人津液 。而出现口干 。鼻干 。咽干及大便干结 。皮肤干裂等症状 。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滋阴益气的中药 。如沙参 。西洋参 。百合 。杏仁 。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饮食亦要清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