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 新零售 新零售下的良品铺子


在线下流量价值被重新重视后,这家零食连锁企业又将走向何方?
每一个新的消费周期来临,都伴随着新兴消费品牌崛起的机会 。尤其在新零售背景下,强调线上线下融合 。但在这其中,相对早期就涉入线上线下的企业少之又少,因为它背后代表了不同的成本结构和运转机制,需要极大的维护成本和复杂的制度设计,才可能在两块同时运转起来 。

良品铺子 新零售 新零售下的良品铺子

文章插图
近日,采访人员所接触的,就是这样一家线上线下融合驱动的零食连锁企业——良品铺子 。
早在2006年,良品铺子就开始以武汉为大本营向周围扩展,截至目前已发展到2100多家门店,电商业务突破20亿元,全渠道终端销售收入60亿,位居休闲零食行业第一 。
门店和电商同行,良品铺子似乎在新零售布局上抢得了先机,而在实际的境遇中,良品铺子是如何理解和应用新零售?它在线上线下的发展特质和当下的突破点是什么?在线下流量价值被重新重视后,这家零食连锁企业又将走向何方?
用好产品撬动胃
良品铺子的发展起于线下,从2006年起在武汉落地,到2017年扩展到2100多家门店,可以说已经拥有了相对强大的实体基础和自我造血能力 。我们所疑惑是,在休闲零食品牌数以万计,大多收入被跨国巨头掌控的情况下,良品铺子是如何在线下杀出一条血路,找到自己位置的?
在良品铺子看来,零食生意的根本在于“做出一个好产品”,赢得消费者信赖和持续购买凭的是口碑,重复购买率因此成了门店业务增长的支撑 。
“简单来说,就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口味,当所有的人吃到你的零食,认为你的产品比别的好,这就会养成在你店里固定购买的频率和习惯,从而支撑你每一家店的生存,之后你才能够有时间、精力开更多的店 。”良品铺子副总裁赵刚说 。
那良品铺子起初是如何形成自己口碑的呢?通常来讲,一般的零食店铺找完店,谈好租金,进完货后就开业了 。但良品铺子创始人杨红春不同,他创业想的第一件事是,零食店的未来价值在哪里?
为了确立一个好的标准,杨红春在创业初期花了数月时间,跑了接近100家工厂研究产品,和工人探讨什么产品卖得好,为什么卖得好,它的质量标准是什么?为了开第一家店,杨红春跑遍全国上百家生产工厂,在机票上花了将近20万元 。
这也许就是一个创始人的初心所在,不把开店简单当成一笔生意,而是给消费者先做好一个品牌 。在专研了各种产品后,良品铺子在产品研发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这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标准化与个性化上 。零食店很多,但拥有自己品牌的零食店才容易打出差异化,回溯到产品端,良品铺子为标准化和个性化付出了很大精力,零食行业第一家企业通过CNAS认证(国家实验室)品质检测中心就诞生在良品铺子 。
在标准化上,良品铺子零食的生产路径是,先通过大量市场调研将产品配方研制好,然后制定详尽的产品生产工艺手册和检验指标,交付给工厂按照规格生产,之后再抽验,以确保产品质量 。
标准化可以较好的确保产品质的提升,但个性化往往才是捕捉众多消费者心理的关键 。之前良品铺子和很多商家一样,根据门店上货售卖量来找到适销产品,但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比较被动和滞后,并没有跟进一些前沿的消费趋势 。
为了解决消费端的个性化需求,良品铺子借助技术支持系统做了两件事 。
第一是通过抓取大量评论数据,来分析用户最新的产品喜好,然后做产品品类的新增 。“我们会看消费者在网上的提及率,哪些产品提的比较多?如果这类产品我们没有,就会把它纳入新的零食开发体系 。”赵刚告诉采访人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