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智慧物流引领换道超车( 三 )


我们对比以前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首先要谈变革,我们要先谈我们自己存在的问题 。企业是什么?企业就是一个实践,我们要在实践当中改变我们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明白我们过去的问题在哪儿 。在我看来过去的整个面临的必须要换道超车的物流在中国面临的问题有几点:一是信息化程度低,这个就不用再多说了,不仅低,现在开始信息化了,但是一定要注意就是千万不要形成孤岛,各有各的一套标准,未来还是不能有任何的连接 。二是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包括信息建设过程中的标准,也包括了我们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的,我们的托盘标准,我们的卡车标准,我们的相应的物理资源配套的标准,我觉得这一点我们是应该向西方国家去学习他们的标准化的 。三是人力密度,因为我们今天大部分的物流还是一个整体的普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大批高素质的科技型的人才进入物流行业,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也非常想呼吁,我们下次再也互联网+物流行业的论坛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把它作为怎么吸引物流的创新技术人才,我觉得人才的聚集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整体的服务水平比较低下,因为物流是最后一道了,所有的挤压都是在末端爆发,末端没有钱赚怎么能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呢?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想先把解决方案放一放,我觉得所有的行为都是由思想决定的,马总昨天在互联网大会上做了发言,我相信他应该讲到了他对未来经济的趋势,他认为未来的经济会朝着“五新”发展,他也把阿里巴巴的战略定在“五新”,他认为未来的经济是新的零售、新的制造、新的金融、新的技术和新的能源,这些就不多说了 。貌似在这一条链路里面和我们物流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其实智慧支流是所有这一条整个商业连、供应链协同平台里面的基础建设和基础设施,没有它就没有新的经济的转型 。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我们菜鸟来说,我们做什么?我们没有办法一天送两三亿个包裹,因为按照我们现在的量,就算一天送五千万个包括,按照自营的做法是要将近六七十万人,那不可能,所以我们就抓住了三点,智能、数据和协同,也就是说我们把多年沉淀下来的,怎么样能够通过大计算来做到智能,硬件的智能背后也是计算,仓内调拨的智能也是计算,最后把所有闭环里的数据能够在线的以统一标准连接起来,为将来我们整个行业的在线进行实时计算做好基础 。第三个就是关于怎么样能够共享网络,怎么样能够全局协同,这个是我们紧紧围绕的三个词语 。
下面这两页就不看了,我们讲一些生动的案例,这个比较枯燥,这个是我们想怎么样下面能够有云的设施,上面是提供孵化,最上面的应用是留给广大的物流企业,因为物流的解决方案各不相同,上面应该是留给我们广大的物流合作合办来做应用的 。我们来看一看我们是怎么在做的,我们就拿“双十一”来讲,我们今年的“双十一”总体到现在为止可以说是平稳的,可以说是非常的平稳 。签收率也有提升 。他们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今年6.57的包裹要全社会协同起来去送,我们看了一下,大概统计了一下,我们调动了大概至少超过268万的物流快递的从业人员一起协同 。在线车辆的增长59%,几十万的重包配送人员,王兴刚才讲到的同城配送人员,他也同样在做这个事情,也在做“双十一”的配送 。
我们看一组数据,我们以一亿个包裹来看社会协同和智能化的力量有多大,每一亿个包裹在2013年的时候商家发货要48小时,而今年商家发货只要12个小时就可以发完一亿个包裹,一亿个包裹签收过去要216个小时,现在只要84个小时就可以把一亿个包裹 。那么我们做了什么呢?第一个是在线,首先要让数据在线,我们在过去的三年里面我们看到我们做的电子面单的渗透率,说到电子面单我可以讲一个最朴素的数字,我们一直说物流要降本提能,物流光是面单电子化以后的纸的成本的印刷节约一年就是12亿以上 。我们帮快递公司做的80%以上的订单,我们欢迎大家去快递公司的分拨中心看,几大快递公司的分拨中心,今年的“双十一”非常井然有序,因为他们在各自的分拨中心都已经开始用自动分拣或者半自动分拣,我认为我们离高速的自动分拣已经时间不远了,这个背后就是因为我们做了二三级段码的分单,做了电子面单这样的事情才做到的,我们可以对整个快递行业十八万个网点的实时的揽派的数据做了实时跟踪,这个虽然不是很精确,但是已经具有非常实战的意义了 。后面的数据还包括仓配智能等等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在提供给全行业的快递物流公司在用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