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微 仲和
人物画的创作 , 在历代都受到特别重视 , 大量珍贵名迹流传至今 。继5月1日“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对外展出后 ,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于9月1日起正式对外展出 , 此次展览的部分展品此前澎湃新闻已有介绍 , 本文作者在现场参观中 , 发现仍有大量精品名迹尚未对外公开 , 其中 , 包括极罕展出的唐代陆曜(传)《六逸图卷》 , 故宫定为“唐末宋初摹” 。
此外 , 五代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图》卷 (旧署“韩滉文苑图”) , 北宋赵佶(传)《听琴图》 , 南宋李唐 《采薇图》卷 , 北宋李公麟(传)《 竹林七贤图卷》、《龙眠山庄图卷》 , 明代戴进《商山四皓图》轴、清代石涛《人物故事图》卷都引人关注。
在展厅观展中 , 笔者发现 , 经过故宫研究者的考证 , 仇英《高山流水图》考证是“卢仝烹茶图”、宋人《南唐文会图》应是“西园雅集图” 。

文章插图
展出现场的唐代陆曜(传) 《六逸图卷》

文章插图
展览门外
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系列特展在两年间分四期展出 , 第一期为“庙堂仪范” , 展期从2021年5月1日-2021年6月30日;第二期为“林下高隐” , 为2021年9-10月展出;第三期为“闺阁红粉” , 预计2022年5-6月展出;第四期为“风俗百态” , 预计2022年9-10月展出 。此次“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从故宫博物院院藏人物画中 , 选取76件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予以展示 , 其中一级文物达26件 。展览分“避世高逸”“晏居幽兴”两个单元 。
避世高逸
展览的第一单元“避世高逸”中 , 描绘了高士们隐逸状态下的言行风度 。
中国传统文化中 , 文人士大夫心怀家国 , 锐意进取之余 , 在政局板荡、仕途失意或朝代更替之际 , 往往崇尚隐逸思想 , 所谓“隐居以求其志 , 曲避以全其道” , 他们被统称为“逸民”“幽人”“遗民”等 。历代统治者对“隐逸”多采取礼敬、怀柔的政策 , 并将“官无废事 , 下无逸民”作为政治清明 , 才尽其用的象征 。
林下风雅所指的 , 就是拒绝入仕 , 避世高隐的逸民或是退身宦海 , 幽居林泉的高士及其轶事、雅趣 。通常 , 画史上将描绘这类题材的作品称为“高士图” 。

文章插图
清代石涛《人物故事图》

文章插图
《六逸图》
其中 , 让笔者惊喜的莫过于唐代陆曜(传) 《六逸图卷》 , 此卷依次绘汉、晋时高士马融坦卧吹箫、阮孚蜡屐及金貂换酒、边韶腹笥五经、陶潜葛巾滤酒、韩康布衣制药、毕卓盗酒酣醉故事 。人物刻画形貌古拙 , 主、仆间大小比例及复笔描画仍有早期人物画特点 , 是具一定艺术价值的古摹本 。展厅中定为“唐末宋初摹”
据此次相关文献介绍“此画带有明显的魏晋风格 , 人物形象古拙 , 在传世的中国绘画中 , 鲜有类似的作品” 。在描绘陶渊明的部分 , 陶潜的跣足之旁 , 放着笔砚和他正在书写的诗稿 , 正是那首家喻户晓的诗:“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画上作望)南山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此句原画上模糊难辨) , 欲辨已忘言 。(画上作望作无 , 言字脱)”笔画纤细而不弱 , 一丝不苟 , 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严谨画风 。这幅长卷在勾线和设色上与众不同 , 画家专注于人体结构线条的提炼 , 在结构转折处略施淡墨烘染 , 体积感就出来了 。看似平面 , 其实却有一种结实的立体感 。这一手法是画家对人体结构了然于胸之后的高度提炼 , 不画光影而体积感呼之欲出 。
- 九龙虫怎么养最好 九龙虫怎么养
- 邯郸龙台公墓地址 邯郸九龙山公墓怎么样
- 九龙来朝的的风水 九龙来朝的风水
-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熊山九龙峰风水
- 华容服务区属于哪个省市 华容最好风水在哪里
- 九龙吸水风水寓意 五龙抢宝风水
- 九龙槐 秦槐风水龙穴
- 五龙捧圣风水 九龙朝圣风水
- 九龙壁石头的风水作用 九龙壁的风水作用
- 狮子滚球的风水宝地出什么人 九龙抢珠风水宝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