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野马”中梁,1500亿之后成色几何?

三问“野马”中梁,1500亿之后成色几何?

----三问“野马”中梁 , 1500亿之后成色几何?//----


“三年冲千亿”、“业界黑马”、“top20最后一个上市的房企”、“地产界的阿米巴模式”……诸多标签 , 让名不见经传的中梁迅速蹿红 , 短短几年内甚至超过了绿城、远洋、华夏幸福等老牌房企 。

1月6日 , 中梁控股披露了2019年销售简报 。 简报称 , 2019年1月至12月 , 集团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525亿元 , 合约销售面积约14851000平方米 。

1525亿元的销售业绩 , 足以让多年徘徊在千亿门槛的房企望洋兴叹 。

要知道 , 2015年之前 , 千亿还是一个耀眼的词汇 。 从百亿冲上千亿关口 , 恒大用了六年 , 万科用了四年 , “并购王”融创也花了六年时间 。 而中梁仅用了三年 , 2016年至2018年 , 其合同销售额分别为190亿、649亿和1015亿 , 到2019年的1525亿 , 行业排名升至房企第19位 。

然而 , 掌声刚落 , 并没有等来中梁业绩冲顶后的招兵买马 , 反而令人意外的是12月份再度传出动刀裁员的消息 。

以阿米巴模式迅速占位的中梁 , 业界对其“路子野”的评价褒贬不一 。 是黑马还是野马?1525亿元之后 , 中梁未来走势如何?2019房企业绩盘点季 , 青地产带着疑惑 , 三问中梁 。

一问裁员:增速不增员 一年内两度大动刀

被业界称为“小碧桂园”的中梁地产 , 自2016年总部迁至上海后 , 大力践行布局三四线、实行高激励的扩张方式 , 成功抓住了一轮三四线城市由去库存和棚改政策掀起的楼市回暖行情 。

对于三四线战略 , 中梁地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杨剑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布局一二线城市是开大奔 , 布局三四线城市是开宝马mini 。 你开10辆大奔 , 我开50辆宝马mini , 我还是大有机会 。 ”

为了完成“宝马mini”的大战略 , 杨剑对员工的要求是:“只要不怕死 , 就往死里干 。 ”“要么交业绩 , 要么交尸体 。 ”

对此 , 杨剑自创了一个“地产界的阿米巴模式” , 但和日本商圣稻盛和夫发明的管理模式有本质区别 。

稻盛和夫主张量化分权、全员参与经营和保持经营灵活性 , 推崇转变人文精神 , 让个人有经营精神 。

而中梁的阿米巴模式 , 则通过最强的激励机制 , 刺激人性欲望 , 最大限度减少成本 , 最高限度拉高经营水平 。

在阿米巴模式下 , 中梁将全国各个区域分成若干独立核算单位 , 实行“事业合伙”、“费用包干”、“成就共享”、“项目跟投”和“专项激励”等多层级激励体系 , 集团收取20%的净利润作为管理运营费 。

在操作上 , 其“456”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即4个月开盘、5个月现金流回正、6个月资金进行第二次投入)、早期重仓三四线的城市战略布局以及企业设定的跟投政策等等 , 基本都是复制碧桂园模式 。

效果也显而易见:2016年 , 中梁平均五天拿一块地;2017年 , 平均三天拿一块地;2018年 , 直接冲刺IPO;2019年7月 , 几经波折后冲进港交所 。

中梁的操作 , 连碧桂园都叹犹不及 。

而2019年一年之内 , 超额完成了全年业绩的中梁地产 , 却依然大张旗鼓两度“动刀” 。

2019年3月 , 中梁对下属的12个区域集团进行了裁撤合并 。 据报道 , 中梁一个区域集团的人数大约在200-300人左右 , 当时12个区域集团之一的浙闽粤区域集团预计裁员50人 , 约占总人数的20% 。

刚刚过去的12月 , 中梁决定对集团总部进行人员精简——调整之前 , 中梁地产集团总部的员工总数为587人 , 调整目标是将总部人数精简到400人左右 。 按此粗略估算 , 将至少有30%左右的员工会被优化或者调配下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