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野马”中梁,1500亿之后成色几何?( 二 )

以“人”为核心建立的阿米巴模式 , 三年冲破千亿大关 , 如今销售额挺进1525亿元 , 为何也走上了裁员的道路?

业绩暴涨 , 规模迅速扩张 , 而中梁却选择这样一个看起来“大好”的时机进行大范围的组织调整 , 业界不免对其经营的稳定性产生隐忧 。

二问布局:拿地成本推高重返二三线阻力重重

在房企普遍“求稳”、“活下去”的流行情绪下 , 中梁却表示要“对标华为” , 酝酿新的组织模式 , 并将战略目标调高到3000亿 。

对此 , 在三四线去库存接近尾声的当下 , 中梁表示要做全结构布局 , 并积极重返二三线 。

目前 , 中梁的土地储备主要聚集在三四线城市 , 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三四线、普通三四线 。 财报显示 , 截至去年上半年 , 公司二三四线城市土地占比分别为18.2%、64.1%、17.7% , 三四线城市占比超过八成 。

据半年报数据显示 , 2019年上半年中梁新增土地中 , 二三线城市的比例已超过80% 。 即便如此 , 从业绩贡献来看 , 中梁三四线城市的销售贡献占比达到73% , 仍是公司的销售主力 。

与此同时 , 从综合实力比 , 中梁要挺进二三线城市 , 比起万科、融创等头部房企多年来对强二线、三线的深耕布局 , 中梁显然“兵力不足” , 能分食的蛋糕也越来越少 。

另外 , 从时间轴上比 , 碧桂园在2017年已将拿地方向指向一二线城市 , 而中梁重返二三线的时机则足足晚了一年 。 2018年开始 , 中梁才奋起直追 , 随之而来的是土地成本不断增加 。 2019年上半年 , 中梁已收购土地的平均成本约为3934元/平方米 。

公告显示 , 公司毛利率由2018年上半年的27.3%下降至2019年上半年的24.5% , 主要由于土地收购成本有所提升所致 。 不断推高的拿地成本 , 一定程度上吞噬了企业利润 , 也为中梁二三线城市的逆袭之路增加了阻力 。

三问产品:“高周转”带来负面效应

过去几年 , 中梁曾确立了百达翡丽、劳力士和浪琴3种产品模式 。 近几年 , 中梁重点只做劳力士模式 , 并在劳力士模式下细分了香系、御系、国系三个产品系 。

据了解 , 在中梁的市场定位中 , 改善类客户是最大客群 , 中梁的户型也往往打出“大面宽短进深”的特点 。 但类似于区域加盟站的中梁阿米巴模式 , 粗放管理 , 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 产品问题埋下了最大隐患 。

这两年 , 随着全国各地的项目陆续交付 , 针对中梁房屋质量问题 , 维权纠纷接连不断 , 公司口碑跌到了历史谷底 。

2018年10月 , 盐城中梁聚龙首府业主 , 因房屋实际层高和阳台宽度均较承诺有所“缩水”而集体维权 。

2018年11月 , 温州中梁壹号院大批业主到中梁办公楼下 , 就交付后厨房实际面积比宣传册标注缩减1/3 , 涉嫌销售欺诈问题要说法 。

2019年12月 , 长沙市宁乡中梁首府的业主反映 , 安全、质量、违反合同、虚假宣传等一系列问题令小区1076户业主大失所望 , 不敢在交房合同上签字收房 。

最为恶劣的一起发生在2017年8月 , 中梁徐州项目施工平台滑塌 , 造成5死1伤 。 经追查发现 , 项目方为取得12栋楼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 竟然假冒工程施工进度 , 搭了一个临时楼房平台 , 后来在拆除过程中发生了垮塌 。 更惊人的是 , 项目员工还用电脑PS方法 , 伪造公章和公文 , 向房管局申请勘验取得预售许可证 。

一位中梁前员工告诉记者 , “如果不整改 , 打败中梁的不是业绩 , 不是规模 , 最后会败在产品质量上 。 ”

去年 , 让中梁顶礼膜拜的“高周转鼻祖”碧桂园也曾因质量问题爆发了大规模的维权事件 , 杨国强在内部反省时提到:我们要把安全、质量摆在第一位 。

前车之覆 , 后车之鉴

2015年 , 中梁启动阿米巴模式 , 靠蛰伏在三四线城市大获全胜 。 潮水褪去后 , 时代也在翻篇 , 中梁是继续全速前进 , 还是改换赛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