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诈骗的条件 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六 )


四、关于单位犯罪的认定和处理
对于以单位名义实施非法集资行为 , 全部或者大部分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 , 应当依法认定单位犯罪 。
对于个人以单位名义实施非法集资行为 , 没有合法经营业务 , 违法所得主要由个人任意支配、处分的 , 应当依法以个人犯罪论处 。
单位涉嫌犯罪的 , 应当指定单位在职员工作为诉讼代表人参与诉讼 , 以充分维护被告单位的诉讼权利 。如果单位在职员工确无参与诉讼的能力或条件 , 或者均涉案不能作为诉讼代表人的 , 可以由其委托熟悉单位情况的离职、退休人员、法律顾问等作为诉讼代表人参与诉讼 。
涉嫌犯罪的单位确无合适人员担任诉讼代表人的 , 不得将其列为被告单位 , 但对该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可以按照单位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相关人员附加判处财产刑的 , 一般应当按照个人违法所得或者犯罪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数额的一定比例或者倍数予以确定 。
对于涉嫌犯罪但没有被起诉的单位 , 如果其名下确有一定数额的财产或者违法所得的 , 在相关单位人员被定罪处罚后 , 可以根据所认定的犯罪事实 , 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并发还集资参与人 。
五、关于共同犯罪中主从犯的认定
在多人参与、分工实施的非法集资犯罪中 , 原则上应当区分主从犯 。除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的组织、策划、指挥者以外 , 积极参与犯罪的主要实施者 , 以及明知非法集资性质而出资入股的主要获利者 , 应当认定为主犯 。对于接受他人指使、管理而实施非法募集资金行为的次要实行犯 , 或者仅仅为非法集资提供后台支持行为的帮助犯 , 应当依法认定为从犯 。
对于多个单位共同实施的非法集资犯罪 , 应当根据各自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 , 依法区分主从犯 。主犯单位的内部人员之间地位和作用确有差别的 , 可以区分主从犯 。对于从犯单位内部人员 , 应当一律认定为从犯 , 但应当根据各自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量刑 。
对于只起诉了部分单位共犯的案件 , 如果确有证据证明被起诉的单位只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 , 应当依法认定为从犯 。主从犯作用难以确定的 , 可以不予区分主从犯 , 但应当根据各自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量刑 。
六、关于犯罪数额的认定
通过向社会公开宣传方式非法集资 , 其中含有向亲友吸收的资金的 , 应当计入犯罪数额 。对于行为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投入的资金 , 可不计入犯罪数额 , 但应当优先用于赔偿其他集资参与人的财产损失 。
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的参与者 , 应当按照其实际参与的非法集资活动计算犯罪数额;其离开单位后 , 下线人员独自实施的非法集资数额 , 不应计入其犯罪数额 。
非法集资单位内部人员相互集资的数额 , 不应计入各自的犯罪数额 , 但应计入各自的上线以及单位的犯罪数额 。
对于一次性投入资金未作提取 , 其间虽有利用到期本息滚动投入记录的 , 只需将一次性投入的本金计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集资诈骗的犯罪数额 。如果其间确有追加投入的 , 应当将追加投入金额与前次投入的本金累计计入犯罪数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