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切切 人言藉藉怎么读( 四 )



人言切切 人言藉藉怎么读

文章插图

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改编的同名电影今年10月与观众见面,堪称年度文艺界事件 。观众们的讨论不仅集中在选角是否合适,也针对导演和编剧对故事的再创作是否合宜 。电影上映前,界面文化曾专访出版过《精读张爱玲》也参演了这部电影的文学研究者许子东 。他将《第一炉香》阐释为“城市中女子堕落的悲剧”,好端端一个人明知道事情不对,怎么会一点点走进圈套;另一方面,张爱玲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意义,将青楼传统和二十世纪爱情小说串联起来 。
电影是否准确传达出了故事原本的氛围也令许多观众感到疑惑,从氛围、意象、人物塑造到对白,电影似乎失去了张爱玲原著鬼气森森的氛围 。编剧王安忆在采访中表示,改编的难点不仅在于要服从导演的看法、克服自己对这篇小说的原本理解——她并不认为这是张爱玲最好的作品,也不觉得表达的是爱情——更在于填补张爱玲小说中的隐匿之处 。王安忆与张爱玲所处的时代环境迥异,一个上坡路,一个下坡路,沟通理解较为困难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陈建华认为,这样的改编无疑属于文本的再创造:小说中三次出现的“不可理喻”也意味着改编的挑战,电影中多次将原著对话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看似是尊重原著无一字无来历,将故事情节一一坐实,却轻视了奇幻、诗意和心理成分,乃至大有“肥皂剧风情”,因此这部电影从归属看并不能算作张爱玲的“第一炉香” 。
【人言切切 人言藉藉怎么读】
人言切切 人言藉藉怎么读

文章插图
在电视荧幕上,鲁引弓的“教育三部曲”系列之《小舍得》颇受关注 。在处理了出国留学、高考两个题材之后,作者从家庭如何应对“小升初”危机展开讲述,也探讨了校内教育快乐轻松、教育培训军备竞赛的现状,以及“鸡娃”如何影响了儿童的身心 。不过,影视剧在改编中将两个不相干的对手妈妈划到了一个家庭之中,让她们成为了名义上的“姐妹”,此外还美化了主角的家庭经济条件,将原作中的工薪阶层平地拔高至上中产,从而加重了伦理情感的纠葛以及贫富身份的冲突,也分散了原著对于教育问题的聚焦 。原作作者对城市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方式确有思考,却停留在较浅表的层面,甚至对“高阶层”有溢美的嫌疑 。
周梅森在《人民的名义》之后的作品《人民的财产》也被改编为了影视剧《突围》,却没有获得如《人民的名义》一般的评价与影响 。《突围》以国企反腐为题材,从领导班子的交接逐渐揭开国企运营中的利益输送、高买低卖、拉帮结派是如何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 。题材虽然切中现实利害,然而电视剧并未能还原文本的冲突,也简化了原著中更为暧昧复杂的部分 。
网络剧集中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改编,比如J.G.巴拉德的短篇小说《溺死的巨人》改编为了《爱,死亡,机器人第二季》中的一集 。巴拉德出生于中国上海番禺路,他的另一部作品《混凝土岛》今年也引入了国内 。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与逝世85周年 。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枪的一生意义重大,他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以及对青年人的勉励话语,例如“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至今仍在发挥其影响 。
今年出版的鲁迅主题著作中就包括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中文系教授王晓明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这是一部鲁迅的思想史,以其三次努力抵抗鬼气和绝望为主轴,刻画了鲁迅思想气质中的怀疑、矛盾和阴暗面 。此外,日本学者丸尾常喜面向大众的《明暗之间:鲁迅传》也引入了中文版,张梦阳的《中国鲁迅学史》梳理了1919-2019年这一百年之间鲁迅研究的线索,展现了中国现代知识阶层对鲁迅著作、思想和人格的阐释历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