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雏鹅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1、做好育雏的准备工作
育雏舍要在进雏前半个月准备好,打扫干净,补好裂缝,墙壁用20%的石灰乳刷白消毒,有条件的地面抹上水泥,用20%热火碱水消毒 。将水槽、饲槽、用具洗刷干净后搬入舍内,封闭门窗,将室温升至20度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然后按每立方米40毫升甲醛溶液和20g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 。同时,还要准备好优质饲料和必需的药品 。进雏前1~2天对育雏舍要预温 。若平养应准备好新鲜的垫料;网上养则事先订好支架,高度60~80厘米,宽1.5~2米,铺上网片,消毒后备用 。
2、购入健康雏鹅
雏鹅若来自不健康鹅群的种蛋或来自出雏率低的种蛋,早期死亡率会显著增高 。因此,在购雏时要弄清入孵种蛋的来源、种鹅群的健康状况,要从管理严格的孵化场进雏 。
健康的雏鹅绒毛干净个头大,眼睛明亮有光泽,活动灵活,叫声清脆,抓握在手中有弹性且挣扎有力,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愈合良好,无血斑水肿和脐炎 。弱雏由于腹内卵黄吸收不良,大多呈现腹部膨大、肚硬、脐部湿粘,精神萎靡、站立不稳、反应迟钝、不爱活动等 。
3、加强饲养管理
适时开水、开食与开青 。开水即第1次饮水,要采取先开水,后开食的原则 。当雏鹅从孵化场运回之后,立即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经过消毒并预热补温的育雏舍里 。当雏鹅绒毛干爽并能站立时,便可给予第1次饮水,也称开水或“潮口” 。这是雏鹅饲养的第1关 。如饮水太迟,常表现脚蹼失水收缩,俗称“干爪”,轻者不健壮,重则死亡 。第1次饮水须在出壳后16~24 小时以内 。雏鹅前7天最好饮3%~5%的白糖水或葡萄糖水,要饮清洁的温开水,如果有部分雏鹅不会饮水,饲养员可抓住雏鹅的头部将嘴多次按入饮水器中,让其学会饮水,饮水器内水深以3厘米为宜 。从第8天开始,可饮在室内放置24小时以上的清洁井水或自来水 。饮水器数量要充足,为防止雏鹅玩水,可将饮水器垫起或吊起来,高度与雏鹅背齐平为宜 。
开食一般在饮水后,开食的饲料一般用开水浸泡成八分熟的小米或碎米 。喂时可先把碎米撒在牛皮纸或席子上,也可撒一些在雏鹅身上,引诱雏鹅啄食,慢慢地雏鹅都会来啄食 。1~2天后逐渐改为全价配合饲料,可购买育雏的颗粒料,也可自行配制 。
4、开青
即第一次喂青饲料,可在出壳后2~3天添加青饲料 。为了驯化雏鹅胃肠功能和防止拉稀,应从少量起逐渐增加喂量 。青饲料,一般是指菜叶、嫩草,如小白菜或无污染的野草,如蒲公英等 。将青饲料去掉老根洗净,切成丝状,1~10日龄切成的长度为1~3米,以后逐步加长 。11~21日龄青饲料可给到80%~90% 。可将切碎的青饲料放在饲槽内或与精料拌到一起饲喂 。
5、把握好温度、湿度和密度
育雏的温度,一般情况下,第1周为28度~30度,以后每周下降1度~2度,温度降到20度,以后就靠自温,温度掌握要灵活 。在实际饲养中,要依据雏鹅的行为反应来判断育雏的温度是否合适 。如温度适宜,雏鹅的反应是分布均匀,呼吸平和,睡眠安静;温度高,其反应则是张口呼吸,两翅开张,绒毛直立,躯体蜷缩 。因此,育雏室应有专人看护,昼夜值班,做到勤观察 。
育雏舍应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要求第1周龄相对湿度为65%~70%,第2周龄下降到65%,以后可保持在60%左右 。如湿度过大,则病原微生物容易在饲养环境中生存,诱发球虫病、曲霉菌病、大肠杆菌病等 。如湿度过低,舍内干燥,雏鹅体内水分散失,易受寒冷侵袭而患呼吸道疾病 。雏鹅的饲养密度必须根据品种、季节、舍的结构、通风条件和饲养方式灵活掌握 。
- 青蚯蚓人工养殖技术方法有哪些?
- 黑天鹅养殖技术有哪些?
- 现在黑山羊养殖技术大全有哪些?
- 小鹅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 圈养小尾寒羊养殖技术有哪些?
- 狮头鹅养殖技术有哪些
- 泥鳅黄鳝混养养殖技术分析
- 冬季奶牛的高效养殖技术有哪些
- 泥鳅养殖技术那些要求?
- 常见的网箱泥鳅养殖技术都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