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鹅繁育孵化技术( 二 )


三,种鹅蛋孵化技术要点
1、收集种蛋
要求养鹅户将每日的种蛋写上产蛋日期,每日将种蛋翻转180°左右,防止蛋黄盯在蛋壳膜上 。每7天送种蛋一次,防冻、防热、防晒、防雨 。曾有人将种蛋放在拖拉机上运输,由于山路崎岖颠簸剧烈,致使种蛋隐性破损,系带游离 。所以杨要求用蛋托箱装种蛋,车辆运输时蛋托箱下还要有缓冲物 。
2、采用控温电孵机
孵化的前、中、后期和出雏期(夏秋出雏在摊床上)的温度分别为:39-38℃、38.5-37.5℃、37.5~37℃、38~38.5℃ 。相对湿度依次为:80%~75%、65%~60%、60%~70%、90% 。后期的的温度比有关资料要高 。杨昌的经验是,“较高温度可以促使出壳迅速,特别是出雏的后期 。”
3、模拟生态孵化
电孵机翻蛋老是沿中轴前后翻转共90度,单调而又“机械” 。老杨在孵化的3-10日龄间,每日午后凉蛋时人工扒蛋一次,使鹅蛋大角度、换方向翻蛋,可以减少前期的盯壳和死胚 。
4、孵化后期蛋面喷水
在干热的夏秋,结合凉蛋向蛋面喷水,一是增加湿度,二是溶解蛋壳表面的油质层,三是降温 。每日2次 。啄壳前3天,不论春夏秋冬,水中都要加入白醋(每20公斤水中加入500毫升),白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可以与蛋壳中的钙结合形成醋酸钙,脆化蛋壳,利于琢壳 。开始啄出小孔以后就不喷水了,因为喷水不可能很均匀,某些鹅蛋上喷水过多,可能引起少数啄壳雏窒息而亡 。这时如系热天,可用薄棉布蘸湿拧干至不滴水,盖在蛋面上,不仅可以迅速降温,还可让出壳雏湿润,防止羽毛粘在蛋壳膜上而不能出壳 。但棉布未干就要掀去 。
5、适当助产
有少量弱胎,啄破壳后就是出不来,如果蛋壳膜上已不见红色的血丝,可适度将蛋壳碰碎,并将头拉出壳外 。但仅仅是拉出壳外而已,这时如将整只雏鹅都拖出壳外,就会因为脐孔还没有与蛋壳膜自动脱离而致大出血致死或成为淘汰雏 。
四,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育雏室的准备:育雏室要彻底清扫,墙壁用生石灰粉刷,地面用3%火碱喷洒 。地面平养育雏要铺好垫料,将所需器具摆好;立体笼育雏要把笼具洗刷干净,消毒安装好,然后用即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克、甲醛30毫升.封闭门窗,24小时后,打开门窃换气 。
2、育雏所用设备的准备:育雏所用设备包括饲槽、饮水器或水槽、料盘、料箱,水桶、秤、料铲 。将这些用具用水洗刷干净,然后用3%来苏儿或其他消毒剂消毒,备用 。
3、饲料和垫料的准备: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准备易消化、营养全价的小鹅饲料 。在平面育雏时,一般都采用垫料,垫料要干燥、清洁、柔软,无霉烂、无农药,吸水性强、灰尘小,常用的有稻壳、刨花、碎玉米芯等 。垫料的厚度一般为10厘米左右 。
4、准备好消毒设备:育雏室门口要设水剂消毒池,并准备好洗手盆、防疫服、防疫靴等 。
5、调好室内温度和湿度:育雏开始前2天,做好育雏室、育雏笼的试温工作 。用火炉取暖,需要检查锅炉、好烧、升脱速度、保温情况等 。用电热器取暖,要检查电路是否安全,调节器是否灵敏,同时检查通风换气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 。
进育雏室后,温度慢慢提升,一直观察到不打堆散开为止,鹅不能太热气踹 。第一至三天,温度在30-32度左右,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季节天气来决定 。以鹅不打堆不踹气为准,后每周平均下降2-3度左右,直到正常温度 。
五,幼鹅的饲养方法
1、选择好鹅苗
优良健壮的雏鹅应具备:出壳后即能站立,绒毛蓬松、光滑、清洁,无沾毛、沾壳现象;精神活泼,反应灵敏,叫声宏亮,手提颈部双脚挣扎有力;倒置能迅速翻身;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和脐部收缩良好,肛门无粪便粘连;胫粗壮,胫、脚光滑发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