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鹅繁育孵化技术( 三 )


2、饲密度要适宜
一般每平方米饲养1周龄雏鹅20~25只,2周龄15~20只,3周龄10只 。
3、温度要适宜
冬季气温低,大群育雏应在育雏室保温育雏,铺好垫料,不要让雏鹅直接接触地面 。适宜温度:第一周28~30℃,第二周26~28℃,第三周24~26℃,温度适宜,雏鹅分布均匀 。若温度过高,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频繁;温度过低,雏鹅打堆拥挤,缩作一团 。
4、湿度要适宜
栏舍潮湿易使雏鹅患感冒、下痢等疾病 。栏舍适宜的湿度为60~70%,调节湿度的有效方法是要勤换垫料,常清扫粪便,保持地面和栏舍干燥 。
5、开水与开食
雏鹅第一次饮水叫开水,雏鹅应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水 。冬春寒冷季节,要饮温水(30℃左右) 。若鹅苗经过远距离运输,首先喂给5~10%的葡萄糖水,有利提高成活率 。第一次喂料叫开食 。一般应在出壳后36小时以上进行 。开食过早易患消化不良,开食应选择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易消化的饲料 。
6、放水和放牧
放水即在暖和的天气7~10日龄时开始,冷天则要2周后 。选择晴朗天气,让雏鹅在水盆或水深4厘米左右的浅水中嬉水锻炼,初次放水时间以6~8分钟为宜,以后逐日延长放水时间和深度 。放牧应在1周龄以后,选择晴天,将小鹅放在平坦的嫩草地上,让其自由采食青草,每次放牧时间25~30分钟 。此期间应照常喂料,3~4周龄后,逐渐过渡到全日放牧,并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和补喂饲料数量 。
7、做好防疫和保健
在防疫保健上,要认真做好如下几件事:
①在1~3日龄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预防小鹅瘟出现 。
②育雏室保持清洁干爽,要经常清扫、消毒 。
③平时精心饲养,注意饲料搭配和营养需要,不要使用发霉饲料和垫料 。
④经常检查鹅群动态,发现病鹅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治疗,若确定是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全群防疫,防止疫病扩散 。
⑤放牧时要防暴晒、防雨淋、防农药中毒等 。
六,饲喂管理中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观察雏鹅的状况
雏鹅活强好动,爱吃食,食量每天都有增加,粪便成条状,灰绿色带一层白色 。表明鹅舍温度、空气等各方面条件适宜,鹅群健康 。如果发现鹅群分散不均,扎维、不爱动、怕冷、羽毛松乱,吃料量突然下降,有灰白色稀粪、绿色稀粪、白黄的粪便,有呼噜声、打喷嚏及突然一声长音等,说明鹅舍温度不适或发生了疾病,应及时查找原因 。
2、随时调整鹅群
随着雏鹅不断长大,鹅群要随时调整 。要根据雏鹅大小、强弱等不断进行调整 。发现离群闭眼呆立、羽毛蓬松不沾、翅膀下垂的病弱鹅要及时隔离、淘汰 。
3、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及时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
在夏秋季节,要适当降低饲料的能量水平 。在冬春季节,要适当提高能量水平,以保证在有限的采食量中使雏鹅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 。
4、饲料颗粒的大小要适中
对雏鹅来说,饲料原料不能超过2mm,以保证雏鹅采食的是全价饲料 。否则会因营养不平衡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育雏成活率 。
5、在饲料中添加沙粒
对养鹅来说,添加沙粒可促进雏鹅消化 。在2~3周龄时,可在饲料中掺入1%的清洁沙粒 。
6、逐步实现脱温
随着雏鹅生长日龄的逐渐增加,雏鹅生长所需的温度要逐渐降低,直至实现脱温 。雏鹅脱温要逐渐进行,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白天不给温,晚上给温度,一般在经过1周之后鹅群可逐渐适应外界温度,这样就可不再给温 。切不可突然进行或者是忽然降温过低 。否则雏鹅会因为温度低,怕冷相互拥挤,导致挤压致死或者是诱发呼吸道类疾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