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懂风水吗 风水大相师和风水帝师哪本好( 三 )


五祖章安灌顶大师灌顶大师(西元五六一至六三二年),隋朝僧,临海章安人,俗姓吴 。字法云,名灌顶 。世称章安大师 。七岁从摄静寺慧拯法师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 。慧拯圆寂后,于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至天台山修禅寺谒智者大师,承习天台教观 。他的特色是慧解超强,一闻不忘,而且能日记万言,曾长时间随侍记录结集智者大师讲说的经教,如:天台三大部《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等,大小部百余卷 。《佛祖统记》的作者志磬大师赞叹,由于有灌顶记录结集天台宗的教学,智者大师的智慧菁华能够流传于今日 。可见灌顶在天台宗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开皇十七年(西元五九七年),智者大师示寂,灌顶承智者大师遗旨,奉留书及诸信物至扬州谒晋王 。晋王因之为智者大师设千僧斋,建造国清寺 。智者大师圆寂后,灌顶承继天台宗法系,接掌国清、玉泉两大丛林 。隋大业十年(西元六一四年),着《涅槃玄义》、《涅槃经疏》,历经五年才告完成 。时值隋末兵乱,群盗竞起,灌顶形容当时为“何年不见兵火,何月不见干戈”、“菜食水斋,冰床雪被” 。章安大师晚年驻锡会稽称心精舍,宣讲《法华经》 。当时知名高僧嘉祥寺吉藏法师,先前曾疏解《法华》,后闻章安之道,乃废讲散众,投足请业,法席集一时之盛 。除了上述著作外,灌顶编辑有天台宗的宗史《国清百录》及《智者大师别传》,并巩固了天台教团的组织 。唐贞观六年八月七日,安详示寂于国清寺,寿七十二 。吴越王请谥为“总持尊者” 。后人将他比喻为阿难尊者,有结集法藏之功 。灌顶大师圆寂后,时值隋唐交际,佛教其他宗派陆续成立,又受玄奘大师新译唯识思想及诸多因素的影响,《俱舍论》和“唯识学”非常兴盛,华严宗、密宗等学说也相继兴隆 。禅宗方面有六祖惠能大师的顿悟禅,净土宗有善导大师集净土教学之大成,南山律宗亦由道宣律师所创立 。天台宗此时分为国清系和玉泉系两派 。国清系以“止观”为本,玉泉系则以“戒律”为重 。虽然玉泉系的门下比国清系兴盛,但《佛祖统记》的作者志盘大师,认为玉泉系不以天台教观为重,有失法统 。国清系从灌顶大师之后,传给智威、慧威及左溪玄朗,其后是荆溪湛然 。在湛然之前的天台宗,大都处于比较保守自修的状态 。
六祖法华智威禅师智威大师(西元?至六八○年),唐代僧 。处州(浙江)缙云人,俗姓蒋,家世业儒 。传其前身为陈代仆射徐陵,曾闻智者大师讲经,发愿来世童幼出家为僧 。因此,在十八岁娶媳妇回家的路途中,遇到一位梵僧,诘问他为何违背昔日所立誓言 。智威当下恍然有悟,立即前往天台山国清寺,投章安灌顶大师受具足戒,谘受止观心要,定慧俱发,证得法华三昧 。高宗上元元年(西元六七四年),至苍岭普通山,力修禅观,以其地狭,难容广众,于是又到轩辕炼丹山开荆拓棘,昼讲夜禅,手写藏典,跟随他习禅者有三百多人,听讲者七百余人,并分九处安居 。从居住的地方到讲堂授课,或到禅堂坐禅,需走八十里路,智威大师未曾迟到过,学人徒众都说他有神足通 。智威大师身长九尺,每次登座说法,有紫云覆顶,恰如云盖,非常庄严,时人敬称为“法华尊者” 。永隆三年十一月示寂,吴越王追谥“玄达尊者” 。嗣法弟子为慧威,与师并称“二威”;智威称“大威”,慧威称“小威” 。
七祖天宫慧威禅师慧威(西元六三四至七一三年),唐代僧 。婺州东阳(浙江)人,俗姓刘,幼年出家 。受具足戒后,谒智威研习天台教学,顿悟三观之法,时人以“小威”称呼 。最初居住京师天宫寺,世人称他为“天宫尊者” 。后来隐居东阳,谢绝人事,但登门求道者仍不绝于途 。高宗时,与智威同为朝散大夫四大师 。朝散大夫是光领薪水不干活的散官,一般赐给有德行有名望的文官,虽然是个荣誉官职,却毕竟是五品大员,且天子亲赐,开元元年示寂,世寿八十 。嗣法弟子为左溪玄朗 。后吴越王敕赐“全真尊者”谥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