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懂风水吗 风水大相师和风水帝师哪本好( 五 )


十一祖广修(771~843),世称至行尊者 。唐代东阳夏昆(浙江)人,俗姓留 。早年即入道邃之室,研究天台教观 。住于禅林寺(即佛陇寺),日诵法华、维摩、金光明、梵网诸经及四分戒本为常课,且六时行忏法不懈,至晚年弥笃,每年随自意行三昧 。开成五年(840),日僧圆载来唐,以‘台教疑问三十科’向师及门人维蠲请益,历五年答释始成,得传回日本 。台州刺史韦珩,素重教门,请师入郡堂讲摩诃止观,听者莫不欣庆 。会昌三年于禅林寺示寂,世寿七十三,法腊五十二,葬于金地道场 。门人除维蠲外,另有良谞、敬文、物外、光韶等 。师示寂数年后,门人良谞开塔火化,得舍利千余粒,遂重建塔藏之 。
十二祖国清物外(813~885) 。候官(福建闽县)人,俗姓杨 。初依广修,习止观 。后为众讲说,又自习不懈 。唐宣宗大中年间,天下大饥,缁徒行乞艰难,师遂跏趺一室,妙入正定,并谓弟子曰:‘汝若不死,至五谷登时,可击磬引我出 。’越岁余,弟子如所教而行,果从定出 。因号‘正定尊者’ 。僖宗中和五年,示寂于国清寺,世寿七十三 。葬于智者塔院之侧 。上首弟子如元琇、敬休、慧凝,皆传道于世,以绍家学 。
十三祖国清元琇,生寂?讳妙说,天台人 。出家国清,依正定物外大师学止观 。洞达妙旨,于讲说不已 。《国清高僧传》:“僖昭间,天下方乱,学徒忽聚忽散 。师屡开讲席,不以法众多寡而二其心也” 。
十四祖高论尊者清竦 。五代僧 。生寂?台州(浙江天台)人 。天台宗第十三祖 。从元琇受业,潜修天台十乘三观之法,日夜不懈 。未久,继元琇之后住持国清寺 。时钱氏建吴越国,颇仰慕师之德行,极力护持,故免受兵火之灾,师乃励志,长日临座,高论不已,众不敢有倦色,故有‘高论尊者’之号 。生卒年不详 。门人有义寂、志因、觉珍等 。
十五祖净光义寂(919~987),一说羲寂,宋代天台宗僧 。浙江永嘉人,俗姓胡 。字常照 。世称净光大师、螺溪义寂、螺溪尊者 。十二岁出家于温州开元寺,十九岁受具足戒 。后入天台山,从清竦研学止观 。清竦寂后,乃兴建螺溪道场居之,以为讲说之所,众争归趋 。禅讲辩难,不舍寒暑 。又以唐末以来,战乱频仍,天台典籍荡然无存,后学之士莫由窥见密意奥旨,师乃劝吴越王钱俶遣使高丽、日本,觅求抄写天台宗书典,以飨学人,天台宗由是获得中兴之机 。于雍熙四年十月入寂,世寿六十九 。撰有止观义例、法华十钞等 。门下有义通、谛观、澄育、宗昱等名师辈出 。
十六祖宝云义通(927~988),天台第十五祖 。高丽国人,俗姓尹 。字惟远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生,有异相,顶有肉髻,眉长五六寸 。幼时师事龟山院宗为,修学华严、起信之学 。干佑年间,来汉土,习螺溪义寂之天台教观 。将归乡里,假道四明,郡守钱惟治固止其行,漕使顾承徽舍宅为传教院,使居之 。宋太平兴国七年(98 2)四月,太宗赐‘宝云’之额,遂有宝云尊者之号 。其后阐扬天台教观二十年,门下有知礼、遵式等人 。宋端拱元年十月示寂,世寿六十二 。门人葬之于阿育王寺之西北隅 。师平时呼人为乡人,盖以净土为故乡,诸人亦当往生,意谓皆吾乡中之人 。着有观经疏记、光明玄赞释、光明句备急疏等书
十、十七祖四明知礼大师四明知礼大师(西元九六○至一○二八年),俗姓金,字约言 。宋太祖建隆元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县 。七岁丧母,依止太平兴国寺洪选法师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 。二十岁随宝云义通大师学习天台教观,甫经一月,便能自讲《心经》 。未久,名震四方,僧侣云集 。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住持干符寺 。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晋驻四明山保恩院;大中祥符二年(西元一○○九年),保恩院重建落成,次年奉敕受“延庆寺”寺额,知礼于此专事讲忏四十余年,学徒遍于东南 。知礼与遵式并为“山家派”的中心人物,与“山外派”晤恩系统门下对立达四十年 。山外派晤恩曾着《金光明玄义发挥记》,主张《金光明玄义》广本虽题为智者着,实非真作;并主张“真心观”,以所观之境为真心,即“真如” 。知礼乃着《扶宗释难》,以驳斥晤恩所谓《金光明玄义》广本非真作之说;并主张“妄心观”,以所观之境为“妄心”“六识” 。二派间往复论难,即所谓“山家、山外的论争” 。其时“山家派”的议论大多出自知礼,其往来论议的文章,收于《十义书》、《观心二百问》等典籍中 。《十不二门指要钞》为其代表作,其他有关于智者《观音玄义》、《金光明经玄义》等注疏之作,尤以《观经疏妙宗钞》等,具独特的见解,既批判山外派诸说,复宣扬天台的教义 。知礼门下分三流,历经数代盛行不衰 。宋真宗感佩其德,赐号“法智大师”,被尊为天台宗第十七祖 。又以长住四明延庆寺,世称“四明尊者” 。天圣六年,称念“阿弥陀佛”数百声后示寂,世寿六十九 。生平致力于著述、讲说、礼忏、修福 。是一位解行并重,福慧双修的菩萨行者 。咸平二年(西元九九九年)以后,讲《法华玄义》七遍、《法华文句》八遍、《摩诃止观》八遍,《大涅槃经疏》一遍、《净名经疏》二遍、《金光明经玄疏》十遍、《观音别行玄疏》七遍、《观无量寿佛经疏》七遍及《金刚錍》等,其数繁多 。又礼拜各种忏仪一百多遍 。曾经燃指供佛,塑造佛像,兴建寺院,不计其数 。著作有《金光明经文句记》、《修忏要旨》、《金光明忏仪》等十多种 。现今台湾多数佛教寺院每个月固定修持的大悲忏科仪,即是四明尊者法智大师所作 。天台宗在元、明两代式微 。明末有智旭大师,自称“私淑台宗”,着《法华会义》等书,对天台教观颇有发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