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懂风水吗 风水大相师和风水帝师哪本好( 四 )


八祖左溪玄朗禅师玄朗(西元六七三至七五四年),唐代僧 。婺州乌伤(浙江义乌县)人,俗姓傅,为傅大士第六代孙 。九岁出家,二十岁敕住东阳清泰寺 。受具足戒后,于光州岸律师处修学律仪,至会稽妙喜寺随印宗禅师研习禅要 。后诣东阳天宫寺,从慧威禅师学《法华》等经;又依恭禅师修习“止观”,并以止观为入道安心之要 。玄朗大师的性格,喜好山林,曾隐居婺州浦阳县左溪岩三十余年,独坐一龛,麻衣疏食,修头陀苦行,随身仅十八件僧物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呼门人曰:“吾六即道圆,万行无碍,戒为心本,汝等师之 。”即端坐长别,吴越王谥号“明觉尊者” 。玄朗大师平日诲人不倦,且勤于讲学,天台宗的教法,由他渐渐转盛 。门下有中兴天台宗的湛然,与新罗人法融、理应、纯英等,名僧辈出 。
九祖荆溪湛然大师荆溪湛然大师(西元七一一至七八二年),唐代僧,常州荆溪人 。俗姓戚,家世业儒,而独好佛法 。十七岁从金华方岩受天台止观,二十岁入左溪玄朗之门,研习天台教义,尽得其学 。三十八岁于宜兴净乐寺出家,又至越州从昙一律师学律 。天宝九年(西元七五○年),于吴郡开元寺宣讲《摩诃止观》 。玄朗示寂后,湛然继其法席,以中兴天台宗自任,提出“无情有性”之说,主张木石等无情之物亦有佛性,由此发展天台教义 。一生致力于宏扬天台教观,讲说撰写,著作极多,有《金刚錍论》、《止观搜要记》、《法华文句》等多种 。时人赞叹说:“荆溪不生,则圆义将永没矣!”历住兰陵、清凉诸刹,所至之处,四众景从,德誉广被 。大历年间,玄宗、肃宗、代宗,优诏连征,皆称疾不就 。晚年归台岭,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诲人,耆年不倦 。吴越王追谥其为“圆通尊者”,世称“妙乐大师” 。建中三年二月五日,安详示寂于佛陇道场,语门人曰:“道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 。归骨此山,报尽今夕,汝等各自勉之,要与汝等谈道而诀 。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 。热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利人,在此而已,尔其志之!”言讫而化 。入室弟子三十九人,道邃、行满、普门、玄皓、梁肃等最为杰出 。道邃传承湛然大师的衣钵,住持国清寺,并与行满共同传法与日僧最澄(返日之后创立日本天台宗,大本山为延历寺,后世称为“天台始觉门”) 。湛然之后,天台宗经过会昌法难和唐末五代的战乱,典籍章疏大多散佚,天台宗再次衰微 。直到宋朝初年,因为江浙一带的吴越王虔信佛法,派遣使者至高丽请回天台典籍,并经义寂大师的弘传,才重振宗风 。然而却又因为对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真伪的看法不同,导致观点的歧异 。义寂大师以下形成两个派别,一派以义寂的再传弟子知礼为首,称之为“山家派”;义寂的另一弟子慈光志因,传门人晤恩、智圆等,形成另外一派,称之为“山外派” 。两派时常辩论“真心观还是妄心观?色法是否具三千?”等问题 。“山外派”的主张有些接近华严宗的教观,被“山家派”斥为不纯,不久即衰微 。
十祖兴教尊者道遂大师 。生寂?唐代天台宗僧 。。长安人,俗姓王 。早岁仕宦,官至监察御史,后出家,二十四岁受具足戒,专学戒律 。唐大历中(766—779)依荆溪湛然大师习天台教观 。贞元十二年(796)登天台山,居止九年,专讲法华、止观等,后继天台山座主之职 。贞元二十年(804),日僧最澄浮海至临海龙兴寺求法,从其受菩萨戒 。并授予大乘菩萨戒 。曾继其师讲说三大部 。后于佛陇寺入寂,世寿不详 。追谥‘兴道尊者’ 。世称止观和尚 。门人有守素、广修、干淑等 。着有大般涅槃经疏私记十卷、维摩经疏私记三卷、摩诃止观记中异义一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