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的“互联网+”讨论,已成为2015年春天重要的历史风景 。而在2016的春天,“供给侧改革”这个名词让任何的大数据系统似乎都感受到了压力 。然而,当重新打开2015年阅读过的那些有关互联网+的书籍时才发现,互联网+才只是一个开始 。当浑水沉淀下来才知道水的深浅,当热闹的聚会结束后才知道留下了什么,当互联网+的书籍纷纷要被替换的时候才更清楚其中的要义 。
在去年的互联网+出版热潮中,三个月蹦出30多本以互联网+为名的书籍,我挑读了三本,一本人民出版社委托阿里研究院编写的《互联网+:未来空间无限》;一本阿里研究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互联网+:从IT到DT时代》;一本腾讯授权、收录马化腾等腾讯高管文章、中信出版社的《互联网+:国家行动战略路线图》 。总体感觉,人民社的版本比较科普,阿里的版本强在商业模式,腾讯的版本突出社交理论 。现在重点谈谈一年后再回味时,阿里研究院这个版本在我脑海留下来的东西 。
正所谓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对互联网+的看法上,不同的互联网巨头其角度与视野是不一样的 。马云的观点十分明确,其为本书所作的序中提出,“今天IT已经在向DT(数字科技)时代快速跨越”,“我们设想,在未来,经济将不再由石油驱动,而由数据驱动,商业模式将是C2B(Customer to Business)而不是B2C” 。这也就是本书名字的来历与集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

文章插图
阿里巴巴副总裁、《大数据》作者涂子沛为本书作的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云的观点 。涂子沛认为:互联网化的核心和本质,即“数据化”;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化,而是所有的业务都要数据化;这个思想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切业务数据化;如果今天有一家实体店可以把自己所有的生产行为、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都数据化的话,理论上它就可以和电商比翼齐肩了 。由此观点我们也可以反衬出目前传统企业的电商误区,那就是只在商务层面的简单电子化,而没有对企业整体进行互联网化,从而导致大数据体系依然与电商对不上,而刘强东引人注目的“电商部门关闭论”正是针对这一情形而言 。
【“互联网+”如何普惠各行各业】由此,我们也能体会得出,真正的互联网+,绝对不是用一下互联网这个工具,那是“+互联网”,只是表层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渗透到骨子里,把互联网作为基础,融合进各个业务,最终要化于无形 。特别是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是对目前工业化思维的升级,即以规模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千篇一律的工业生产正在面临消费多元化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地运用互联网,精确地分析消费需求,加快产品创新,降低研发成本,推动生产柔性化,则注定要面临无穷无尽的低价竞争陷阱 。当前对于电商的诅咒,多半是困惑不解或者无力改变,但诅咒并没有用,消费在线化的趋势不可改变,传统企业必须加速互联网化 。而且,必须明白一点,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经济绝对不是对现有产业体系的替代,而只是改造,主动的拥抱当然也有痛苦的磨合,但被动的接纳一定更加痛苦而且可能被其他竞争者替代——可能这个竞争者曾经是同行或者是后起之秀 。
那么有了以上的认识,阿里研究院为“互联网+”作出的定义也就十分明确了,核心在大数据上 。本书给出的定义表述为:所谓的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并不断释放出数据流动性的过程 。这个定义把“互联网+”定性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表像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渗透应用,但本质在于大数据的产生和流动,而为实现这个流动,自然需要开放、共享、交换、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观点,在这个定义之后,书中又指出:“互联网+”,对应的英文为“internet plus”,即不是加法(加号),而是化“plus”;互联网+各个部门,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通过连接,产生反馈、互动,最终出现大量化学反应式的创新和融合 。显然,互联网+绝对不是目的,只是桥和船,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新的基础设施;而互联网+过程中的数据就是新的生产要素,与土地、资本、人力同样重要 。
- 全峰快递怎么了 “吞下”全峰快递后
- 双十一科技有限公司 双11的黑科技
- 孩子走丢了 孩子走丢找顺丰
- 双11当天骚扰电话创新高
- 正月十五元宵节,不管贫富,5道“吉祥菜”必上桌,寓意红红火火
- 第三方支付违法违规 整治“第三方支付”
- 微信宣传策划 微信策划与推广口号
- 这家公司想做卖糖果的“三只松鼠”
- 京东旅行购票“大放价”
- 传阿里计划于下周一宣布其“新零售”战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