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BOYS为何能在一小时赚到30万

一、引子
我们知道,面向普通用户(to c)的互联网公司在寻求变现模式的时候,无论他们当初有过多少的满腔抱负或是苦苦挣扎,最后都会归于三种方式:广告、游戏、电商(交易) 。
BAT的主要营收,就在这三大类里各占其一,比如腾讯收入的大头是游戏,百度是搜索广告,阿里是电商 。其他中小型公司想要赚钱,也得在这三个方向上动脑筋 。变现模式配合上入口流量的优势,好比一把巨大的钳子,让BAT从一头一尾把创业类公司和新兴互联网产品牢牢掌控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

TFBOYS为何能在一小时赚到30万

文章插图
但是,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些“异类” 。
比如做秀场业务的YY,就是通过打赏这种方式变现的 。并且靠着这部分的收入,一路闯进纳斯达克一度达到市值40亿美金,跟在其身后的9158和六间房也分别通过类似的方式实现了在港股和中国内地A股的上市 。
【TFBOYS为何能在一小时赚到30万】不久前在美拍上,TFBOYS试水了一次直播,和粉丝进行了不到一个小时的互动,就被打赏了将近30万元,算是粉丝经济通过直播变现的经典案例 。结合之前已经多次出现的影视娱乐明星在各类直播平台上引爆的超高人气和打赏金额的情况,打赏模式是否能够在一些特定的机遇下,逐渐成为互联网领域的主流变现模式呢?
我认为,虽然打赏模式的确能帮某些业务赚钱,并且获得挺滋润 。但是,一个好的变现模式不能只适用于一类业务 。目前来看,打赏模式和主流商业模式之间确实有较大差距,但是,它有没有成为主流的潜力呢?让我们回到打赏模式的本质,来回答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1、是什么因素限制了打赏在过去成为主流商业模式?
2、打赏在今天能成为主流商业模式的机会点在哪里?
二、直到随时随地的互动成为可能,打赏的潜力才有可能爆发
打赏模式虽然自古有之,是一种延续上千年的行为 。然而除了一小撮人的偶发行为,大部分的时候打赏行为都无法常态化 。在过去,常态化的打赏多见于比如戏班子搭台唱戏,剧场的相声评书,路边的行乞表演等 。梅兰芳其实就是靠土豪观众的大额打赏维持运营剧组的高额成本的 。
在这些古老的常态化打赏场景里,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共同一个特征:实时互动 。也就是说,就算你是网红明星,我可能会看你拍的电影,买你的书,用你代言的商品,但要我做出这种自发的非强制的付费行为,我必须是在现场的能和你直接互动的状态下完成的 。
这其实不难理解,在有现场互动的场景中,用户的参与感是完全不同的:他本身也成为了内容生产的一份子 。用户在互动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打赏的冲动 。表演者,打赏者和其他看客,组成了一个微妙的生态 。在这个生态中,打赏者对表演者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因此打赏者总是乐此不疲 。而值得一提的是,不打赏的看客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演方(或平台)提供给打赏者的福利之一 。这种微妙的生态,随着每次表演结束也就立马随之完结了 。
在没有互联网以前,现场观赏某个表演,基本上是属于少数人在少数时候的专利 。平民老百姓在皇城边上蹭一场烟火表演已经很幸福了,平常也就在路边看看烧火棍和耍猴戏吧 。除了一般人可能没钱又没时间的因素之外,也是因为这些活动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地点才能参与,这就导致了打赏行为的发生在所有商业行为中的比例是及其低的,无法成为一种主流的商业模式 。
三、有了互动,还需内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