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牌照管理办法 支付牌照分类管理直击

在5月第一批支付机构牌照续展日期即将来临之际,监管整肃却仍在升级 。
4月19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下称《分类办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制定了《非银行支付机构自律管理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下称《自律办法》) 。
4月20日,沪上一家支付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目前,监管部门对于支付机构管理实施的是监管管理和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支付机构的分类评级结果,监管部门也将采取差异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重点评价的是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安全、业务合规情况 。”

支付牌照管理办法 支付牌照分类管理直击

文章插图
根据非金融管理办法,支付牌照有效期为5年,首批牌照将在今年5月份到期,支付机构需要在支付许可到期前6个月向人民银行提出申请延续业务有效期,人行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核查,符合标准的给予延期,不符合的择不予延期,责令停止支付业务 。
当天,光大云付一位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公司第三方支付牌照正在申请中 。从近期的监管举措来看,这是监管部门细化支付牌照管理,严控风险的开始,会逐步将不符合监管要求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淘汰 。料五月份续期时很快就会有结果出来 。”
分类管理直击“命门”
采访人员获得的《分类办法》文件表明,支付机构分类评级是指以支付机构的合规经营情况、风险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按照上述文件要求进行评价和确定支付机构的类别、级次 。支付机构分类评级指标包括了监管指标和自律管理指标 。
其中,监管指标包括客户备付金管理、合规与风险防控、客户权益保护、系统安全性、反洗钱指施、持续发展能力6项,并将支付机构分为A、B、C、D、E共5类11级 。
支付机构分类评级每年进行一次,每年3月1日需将自评结果上报当地人行,5月1日当地人行把评价结果报送至央行审批 。
“监管部门进行分类管理可以说抓了关键要害 。以前,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分类评级之后,差距就会拉开来,落后生自然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前述沪上支付机构人士直言 。
如对C类机构,除日常监管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监管措施,一是限期整改所存在的问题;二是监管谈话,每半年至少约谈其董事长或总经理一次;三是风险提示;四是每年视情况开展全面检查一次,至少涵盖C类C级机构 。
而D类机构除了限期整改、监管谈话、风险提示、年检外,还可以责令其停止办理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至于E类机构,除可采取对D类机构的监管措施外,对限期未整改到位的,依法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 。
“根据分类办法,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数据等手段故意规避监管要求 。或故意拒绝、阻碍监督检查以及转让或变相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等行为,都可以直接被定为E级 。”前述沪上支付机构人士称 。
而从《自律办法》来看,亦提出了细化要求 。比如在网络支付的自律要求中,考核项目分别包括用户管理、商户管理、资金管理、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管理等六大项 。
在资金管理栏中,要求各大支付机构严格按照监管机构关于备付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备付金的存缴、使用和划转,并接受存管银行对备付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
同时,按照业务监督部门要求的计提比例计提风险准备金,开立风险准备金专用存款账户,并对计提比例及时进行调整 。准确核算商户待结算资金,并依据与商户签订的支付服务协议,将款项直接结算至协议约定账户 。建立严格的资金对账和差错处理机制,确保资金清算和结算的准确无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