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八大困境解析( 三 )


5.缺人才
前四个困境更多的是产业难题,接下来的四种,是“人”的难题 。刚才说如果做全国农产品电商难题的调查,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物流,那么排在第二位的,基本每个县都会抱怨的,就是“缺人才” 。中国现在的官方数据是有8亿农民,而其中有高达2亿进城务工了 。这就导致农村在人才问题上“空心化”,只剩老人和家庭妇女来做电商,怎样做好?如此严重缺人,就会导致县里没什么优秀企业,又没人又没企业,整个县里就成了电商荒漠,完全没有电商氛围 。而我国现在在高考问题上,又呈现严重不公平的局面,山东河南这些农业大省,考生考600多分都难以上二本;而北京上海经济发达地带,500多分都能上北大清华 。人才上升空间,对于农村已经是极大限制了,而这种情况下考出来的大学生,就更加渴望跳出农门,所以毕业的时候也就是离开家乡进军城市的时候 。
农村缺人才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到城市里高新挖人才吗?很快会发现,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宁肯到城里赚两三千,不愿在老家拿四五千 。这是很难以逆转的,大学生刚毕业时对繁华世界的向往,不是多给点工资就能改变的 。所以,做农村电商,人才从哪里找?第一目标,不要放在新毕业大学生身上,而是返乡老大学生、或者进城务工返乡人员 。这批人,在经历过繁华世界后回顾家乡,既有眼光和经验,又能踏实做事,实在是县域电商发展最可选用的首批人才 。除了运营类的人才外,企业家人才从哪里找?返乡创业者、原有企业家,都是需要政府领导用真诚去打动的群体 。这两类人群,是县域电商企业家的主要来源 。
6.缺服务
缺人才的问题,有没有完全解决的那一天?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在沿海城市,也一样极度缺人 。只要经济在发展,人才就是永恒的无法满足的需求 。没有足够的人才怎么办?我们先看看中国电商的发达地带是怎样做起来的?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电商崛起为世界第一,这绝不仅仅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功劳,而是多大几十上百万的形形色色不同物种的电商企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商生态圈 。沿海电商发达,是生态圈发达 。从企业发展角度看,也是如此 。我服务过宝洁、松下等国际品牌,一直很敬佩他们的一点是,一个外企所使用的电商服务商通常达到几十上百个,这么多的服务商加入到这个品牌的电商发展中,就会使得其在方方面面都能表现出色,所以我给松下做了三年顾问,它每年的发展几乎都是五倍十倍的超高速爬升!
我们县域地区电商薄弱,就弱在没有建成生态圈,原因就是缺乏服务商 。一个县很难诞生优秀服务商,因为服务商是靠给企业提供电商服务而发展的,一个县里本来就没有几家电商企业,又怎能养大服务商呢?所以县域做电商,需要大量优秀服务商,这个服务商不能把目光放在本县,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引进 。能够让县里利用好国内优秀的服务商,使得本县融入到全国的电商生态圈,这才是县域缺人才问题的核心解决之道 。
7.缺规划
自2015年以来的全国农村电商,不慎步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工业品下行”发展迅猛,“农产品上行”几乎不动 。原因何在?因为淘宝、京东、苏宁等平台都不约而同地大力发展上山下乡的农村战略 。老牌电商平台推出的“村淘”、“京东帮”、“苏宁站”,还有新兴土豪“赶街”、“乐村淘”、“淘实惠”,这些企业都大肆圈地,在全国上下上演工业品下乡大戏 。很多县域不明就里,一看大平台找来了心里乐开了花,感觉只要搭上淘宝等大平台的船,电商就在不远的彼岸了 。很多县全力以赴帮平台卖货,甚至下硬性指标,每个村支部要带头买两万块的货,一举把自己县变成了“电商发达县”,殊不知只是帮电商平台们贡献了GMV,自己县里的产品一件没卖出去,老百姓一分钱没赚到却花掉了不少积蓄 。热火朝天搞了半天的农村电商,难道就只是让村民更方便上网买东西?这是很多地区犯过的错误,当然这也是很多平台利用了县域领导干部不懂电商 。商务部电商司“电商进农村示范县”第三批启动会上,司长就公开批评了很多大平台——“只想卖货进农村,不想帮农民卖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