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顺水逆水怎么确认方向 逆水行舟地名( 三 )


具有吸纳特质的水文化总是绕不开海纳百川的“海”字 。开放和包容是江南文化的主要内涵 。水陆交通的便利,造就了人才的集结 。古代的广富林、现代的上海滩,都带来移民的汇聚、精英的集聚 。
人文的丰厚、民众的教化,使得江南地区人才辈出 。唐宋时期的青龙镇,米芾的到任、苏东坡等名士集聚以及文化望族的形成、名门家学的渊源,都是与水文化不可分割的 。
考古发现,江南水文化也受到荆楚、中原等地文化的深远影响 。包容接纳又不断融合创造,最终塑造了江南水文化的风采和风骨 。
三是和风细雨的温润特性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通常给人带来一种安宁、纯净、祥和的温情,如“似水流年”“柔情似水”“清如水,明如镜”等 。
在江南水文化的特别土壤中,人们通过自然平常的江南风物和天然人伦,可以一步步体会到生活的雅致、生命的精深,进而转化成追求内在的超越、细致、醇正与典雅 。它让生命的安顿方式有了新的途径,营造了经世致用、务实笃行的人格特质 。
从唐代开始,江南地区就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诗意栖居地 。韦庄在《菩萨蛮》中写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诗意家园,让文人流连忘返 。
四是流水不腐的灵动性格 。
江南地区因流动而交流、因流动而自由、因流动而多元、因流动而灵动 。不论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陆机的草书《平复帖》,也都体现了水的律动和灵性 。
灵动的水文化,展现了江南人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江南人性格中的清澈而精明、平淡而内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结果 。
历史上,江南地区还涌现了不少英雄豪杰、圣贤名相、诗家书圣等 。不仅有“剑胆琴心”之类的才俊英豪之气,还有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刚柔相济、厚重自强的文化基因 。
江南的女性,也创下非凡的业绩 。据不完全统计,清代江南女作家有2258人,占当时女作家总数的70%之多 。江南水文化中,由于女性的创造,增添了更多的审美和诗意,让刚柔相济的文化基因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
造就安而重教、富而思善及率先求变的智慧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有必要让江南水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共生共荣、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
第一,传承好“智者乐水、通达善变”的水文化智慧 。
长三角地区具有“三江五湖”的天时地利,人们性格中养成的灵活善变、机智敏捷具有充分的施展空间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每当机会来临,长三角地区的人们总是能够抢抓机遇、顺应潮流、顺势而为 。
无论是唐代的“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还是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率先萌芽、城市群的不断壮大、实业家的蓬勃涌现、老字号品牌的不断造就,都得益于此 。近代以来,江南地区的人们机智巧思、大胆开拓,走出了一条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创新之路,受到全国各地的关注 。
当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们要传承好江南水文化的智慧,满足健康宜居的生存需求,率先求变转型、转化创新,发展好绿色智慧的新经济,创造好绿色生态的新生活 。
第二,弘扬好“上善若水、兼容并蓄”的水文化精神 。
随物赋形、融汇百川让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等古今中外多元文化在此互动,写下文明、文化融合发展的精彩篇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