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传裁员,奈雪预亏1.3亿……新式茶饮这一年怎么了?( 二 )



喜茶传裁员,奈雪预亏1.3亿……新式茶饮这一年怎么了?

文章图片
图2/6
喜茶融资历史
而奈雪的茶则在喜茶获得大笔融资的前两周 , 于6月30日正式在港交所敲钟上市 , 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 。
但二者在后续经营发展上并没有预期的顺利 。
据喜茶发布的《2021年灵感饮茶报告》显示 , 2021年其官方对外披露的全球门店数量依然为800+家 , 其中被寄予厚望的GO店新增200+家 , 喜小茶则没有对外提及 。 相比之下 , 在2019、2020年 , 喜茶门店总数分别为390家、695家 。
换言之 , 在取得巨大融资后 , 喜茶并没有在门店扩张上迈开大步 , 保持了克制的节奏 。 2021年其净增门店不到200家 , 门店增速在30%以内 , 是喜茶近年来的最低增速 。
西北某省会城市的商圈经理对红星资本局说 , 原本去年已经给喜茶预留了很好的口岸 , 但最终没有开店 , “据说是为了上市的原因 。 ”
除门店增速放缓以外 , 喜茶在全国范围内的坪效与店均收入也开始下滑 。 久谦咨询中台数据显示 , 以2021年10月份数据为例 , 喜茶店均收入与销售坪效环比7月份下滑了19%、18%;与去年2020年同期相比 , 则下滑了35%、32% 。
【喜茶传裁员,奈雪预亏1.3亿……新式茶饮这一年怎么了?】奈雪连亏四年 , 市值蒸发超200亿港元
奈雪的情况也不乐观 。
上市后 , 奈雪开盘后即破发 , 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0% , 收盘价为17.12港元 , 市值293.63亿港元 。 截至2月10日午间休市 , 奈雪的茶报价每股7.03港元 , 较发行价19.8港元跌幅达65%;市值120.57亿港元 , 蒸发超200亿港元 。
2022年2月8日 , 奈雪的茶发布盈利预警 , 预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 , 集团取得收入约42.8亿元-43.2亿元 , 同比预增超40% , 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约1.35亿元-1.65亿元 。

喜茶传裁员,奈雪预亏1.3亿……新式茶饮这一年怎么了?

文章图片
图3/6
奈雪的茶盈利预警公告截图
这已经是奈雪第4年亏损了 。 据其招股书显示 , 2018年-2020年 , 奈雪的茶收益为10.87亿元、25.02亿元、30.57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0.7亿元、0.4亿元、2.03亿元 , 三年累计亏损超过3亿元 。
但其实喜茶、奈雪的毛利率已处于行业的顶尖状态 。 根据国信证券测算 , 喜茶毛利率约为65%-70%之间 , 相比之下奈雪的茶毛利率约为62% , 根据艾瑞咨询的测算 , 行业整体平均毛利率约为53% , 喜茶奈雪均远超此标准 。
此外红星资本局注意到 , 奈雪毛利率低于喜茶的主要原因是 , 奈雪主打“茶饮+欧包”的路线 , 其做甜品是为了打造第三空间以提高用户复购 , 而烘焙产品也成为拖垮奈雪的茶毛利率重要原因 。
据招股说明书 , 奈雪的茶烘焙及其他毛利率持续走低 , 与之相比 , 现制茶饮毛利率则始终保持在65%以上 。 也就是说 , 如果奈雪的茶剔除烘焙端 , 单从茶饮成本出发 , 其毛利率与喜茶差异不大 。
成本高昂盈利困难 , 品控问题频发影响消费者信心
高融资、高毛利率和高人均客单价的情况下 , 喜茶和奈雪 , 却一个门店增速放缓、坪效下滑 , 一个上市就破发、连亏四年 , 这是为什么?
一个显见的原因是 , 高昂的成本 。
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 , “多肉葡萄”作为喜茶销量冠军 , 一杯价格为29元 , 而其原材料成本约为8-10元 。 而一杯10元以下的蜜雪冰城 , 靠着规模效益和供应链优势 , 原材料成本可以稳定保持在3元左右 , 综合毛利率能保持在50%以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